新华社|贵州思南:强村带弱村 “抱团”促增收

新华社贵阳7月1日电(采访人员吴思、杨欣)炎炎盛夏 , 临近正午 , 山头烈日当空 。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的柚子基地里郁郁葱葱 , 一片生机 。 10多名妇女、老人忙着给柚子树除草、疏果 , 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
“再干一会儿吃饭吧!”在柚子基地里除草的邵家桥镇沙槽村53岁村民杨正凤对一起劳作的同伴说 , 想着抢在午饭前多干点活儿 。
新华社|贵州思南:强村带弱村 “抱团”促增收
本文图片
贵州省思南县邵家桥镇沙槽村村民在渔溪沟村的柚子基地里除草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吴思 摄
“你家是沙槽村的 , 怎么跑到渔溪沟村来干活呢?”采访人员不解地问道 。
“自己种地不挣钱 。 我在这里每月保底2000多元 , 工资按时发 , 除了下雨 , 一年到头有干不完的活儿 。 ”杨正凤说 , 渔溪沟村近年来发展快 , 有产业 , 用工需求大 , 隔壁沙槽村常年有几十个人来渔溪沟村务工 。
地处铜仁市西部、乌江河畔的渔溪沟村 , 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 10多年前 , 别说外村人来打工 , 就是本村人都往外跑 。 “好个渔溪沟 , 山高水低烂沟沟;三年两难收 , 有女不嫁渔溪沟 。 ”这是前些年渔溪沟村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 。
位置偏、交通差、产业弱 , 导致的结果是村民穷 。 2014年 , 渔溪沟全村308户1228人 , 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户337人 , 贫困发生率高达27% 。
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 , 渔溪沟村的通村、通组路等基础设施条件逐渐改善 。 “脱贫致富 , 产业为本 , 必须得搞产业!”2014年 , 村支书陈建强和村支两委商量后 , 决定走“抱团”发展的路子 , 将村民分散零星种植的350多亩柚子流转过来 , 由村合作社统一管理 。
“以前 , 由于缺乏管护 , 有的光长树不结果 , 有的半死不活 。 现在 , 无论产量 , 还是品质 , 都大幅提升 。 ”陈建强说 , 合作社统一管理 , 村民到基地务工 , 当年柚子就获得大丰收 , 这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 村里又趁势发展了750多亩柚子 。
【新华社|贵州思南:强村带弱村 “抱团”促增收】
新华社|贵州思南:强村带弱村 “抱团”促增收
本文图片
贵州省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村支书陈建强(左)在柚子基地和村民交流今年柚子的生长情况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欣 摄
陈建强说 , 在基地务工的主要是周边村寨的群众 , 最多时每天有近200人 , 去年发放务工工资78万元 。 此外 , 98%的村民都已入股村合作社 , 未挂果时每年每亩保底分红300元 , 投产后按每亩利润的30%分红 , 去年分红资金超过40万元 。
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 , 渔溪沟村还成立了建材公司、劳务公司、生猪养殖场 。 产业的不断兴旺 , 让渔溪沟村“家底”越来越厚:2016年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90万余元 ,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00元 , 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
为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致富 , 2018年 , 渔溪沟村联合周边贫困村沙沟村、沙槽村成立沿江联合党委 , 通过组织同建、规划同步、产业同推、市场同谋、机制同建、利益同享的方式“抱团”发展 。 渔溪沟村先后帮扶沙沟村发展柚子、花椒、蔬菜等产业300余亩 , 帮扶沙槽村管护柚子200余亩 。
“我们这几个村子地缘相近 , ‘抱团’发展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 有利于对接市场 。 ”沙槽村村支书李斌说 , 近两年在渔溪沟村的带动下 , 全村每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 发展明显提速 。
如今 , “抱团”发展让贫困村尝到了甜头 。 “这种模式盘活了各村存量 , 邻村之间取长补短 , 劲往一处使 , 有利于做大产业、做强集体经济 , 加快脱贫增收、奔小康的步伐 。 ”沿江联合党委书记刘来兵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