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说破文/侯子君
看破不说破文/侯子君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老酒馆》有这样的一个情节:牛犇扮演的老二两每次都在固定的时间到老酒馆喝酒 , 不多不少 , 整二两 。 原因就是老酒馆酒的成色好 , 分量足 。 有一个二流子顾客搞了个恶作剧 , 偷偷给老二两的酒里兑了水 , 老二两尝出来酒有问题 , 但是并没有说破 , 还是按照原来的习惯一切照旧 。 后来那个二流子的行径被发现了 , 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 老板陈怀海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 由衷地赞叹道:看不不说破 , 老二两是真君子啊!老二两看破不说破自有他的道理 , 他发现自己酒里兑了水 , 如果立即勃然大怒 , 找陈怀海算账 , 指责酒馆掺假欺客 , 陈一定会在自己的员工中寻找真相 , 大动干戈 , 当然也有可能会自认为自己的酒店做得很好 , 是老二两是无理取闹 , 产生争执 。 顾客则会对酒馆或者老二两产生误解 , 有人会指责酒馆不讲诚信 , 当然也会有人会站在陈怀海一边 。 总之 , 无论事情向哪个方向发展 , 都会一定程度会影响酒店的经营声誉 。 当然 , 依据电视剧的情节 , 老二两对陈怀海的人品和酒馆的员工是高度信赖的 , 他不会相信这件事儿是陈怀海和他的员工干的 , 他能判断出是某些不怀好意的顾客做了手脚 , 甚至能知道具体是谁干的 。 但是过于着急把事情的真相抖搂出来 , 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实 , 生活中我们身边人做出的不太妥帖的事情,有时我们会很容易看破其本质,但是碍于对象、场合和时机,并不合适立即说破 。 你感觉看破了就非要说出来那是真的会出问题的 。 真正的原因是有些事情不说破才是真正的看破 , 自己感觉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弄清楚了 , 就着急忙慌地想把事情戳破 , 其实可能是并非真正的看破 。 因为至少还有一个层次被忽略了 。 ——你没有真正考虑过如果说破了 , 会有什么危害 , 会有什么后果 。 比如 ,, 三国时期的那个恃才傲物的杨修 , 他的所做作为就不如这个很可能是大字不识的老二两高明 。 多次挑战曹操的底线 , 炫耀自己的高明 , 终于在那段尽人皆知的"鸡肋"故事发生之后 , 把自己送进了坟墓 。 杨修并不是真聪明 , 真的把事情看破了 , 至少他没看破如果把"鸡肋"这个军中口令散布出去造成的危害 , 也没看出曹阿瞒先生的凶残 。 看来不应说破偏说破后果真的很严重 。老二两岂止是不说破 , 他是没有说 。 老二两的做法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 事情总归会水落石出的 。 其实还有一种状况是 , 点到为止或者不直接把终极结果说出来 , 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对方自己去体会 , 去悟 , 这样可能效果更好 。 古代贤人晏子就深谙此道 。 齐景公喜欢捕鸟 。 有一次 , 他捕到了一只漂亮的鸟 , 就命令烛邹管理鸟 。 不久 , 鸟逃跑了 , 齐景公气坏了 , 决定亲手杀掉他 。 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 , 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 。 ”于是召见烛邹 , 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 , 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 , 却让鸟逃跑了 , 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 , 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 , 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 , 这是第三条罪行 。 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 , 请杀死烛邹 。 ”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 ”晏子明知齐景公的做法过分 , 但是就是不说破 , 把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任务交给了齐景公自己 , 效果果然比直接说破要好得多 。看破不说破 , 当然得分清楚是什么事儿 , 看破必须说破的情形更多 , 明明知道对方前面就是一个大坑 , 却皮里阳秋 , 让他往坑里狂奔 , 那就不对了 。 这种情况就得大喝一声 , 把真相给他 , 不应有一点含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