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观察|硬核福建人!全球史上有记载的唯一中国籍世界首富
从古至今 , 闽商踏遍了海内外的各个国家 ,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商 , 现在的闽商足迹已经踏遍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海外华侨人数达1500多万 。 在福建 , 流传着这样一首歌《爱拼才会赢》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这首歌正是闽商人创业路上爱拼敢赢的真实写照 。 他们在历史的动荡与尘埃中 , 始终淡定自若地耕耘着脚下的土地 , 开创着头顶的一片天 , 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
文章图片
据张晓立所著的《晚清首富伍秉鉴》记载 , 在当时有一首诗流传民间 , “洋船争出是官商 , 十字门开向外洋 , 五绸八缎广丝好 , 银钱都在十三行 。 ”如果说单凭一首诗还不能就此断定十三行商人的富庶 , 那么1822年广东十三行街的一场冲天大火则将商人的财富暴露无遗 , 这场大火将商人们存放在店铺和家中的洋银全数融化 , 银水流到街边排水沟中 , 化作一条“白银溪流” , 一直流淌了几里地 。 由此可见 , 十三行的商人凭借广州一口通商的优势 , 聚集起了多么惊人的财富 。
伍秉鉴究竟掌握多少财富 , 即便是在当时也是市井中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 在广州街头的茶馆常能见到有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 。 通常的说法是 , 在全盛时期 , 伍家的财产可以折合白银2600万两 , 而当时清朝国库中也不过只有700万两银子 , 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伍秉鉴可谓再贴切不过了 。
在产业经营方面 , 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 , 且其投资活动并不仅限于中国 , 在他经营怡和行时 , 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 他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商 , 又懂得依靠西方商人的贸易发财致富 。 1834年以前 , 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万银元 。 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 , 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 , 常向伍家借贷 。 正因为如此 , 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 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 。
伍秉鉴去世后 , 岭南名士谭莹撰写碑文:“庭榜玉诏 , 帝称忠义之家;臣本布衣 , 身系兴亡之局 。 ”美国人亨特曾写道:“这位举世闻名的公行最后的头人 , 与拿破仑、威灵顿都生于1769年” 。
文章图片
伍秉鉴先生(1769—1843年) , 又名伍敦元 , 字成之 , 号平湖 , 商名浩官,祖籍福建泉州 。 清朝中叶的十三行总商、怡和行行主 。 伍秉鉴先生的怡和行在当时垄断了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 , 又通过旗昌洋行涉足美国铁路工业 , 财富总值约二千六百万墨西哥银元 。 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 , 开始经商 。 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 , 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 。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 伍国莹开始经营元顺行 。 不久 , 元顺行挤身十三行 , 伍国莹被外商称为“浩官” , “浩官”也就成为伍家的商名 。 后来 , 由于遭遇跟粤海关及英商的经济纠纷 , 1792年 , 伍国莹把生意交给第二子伍秉钧打理 。 伍秉钧把商行名称改为怡和行 。
1801年 , 伍秉钧病逝 , 怡和行就交给了弟弟伍秉鉴 。 伍秉鉴接手怡和行之后 , 表现出极佳的商业才华 。 伍秉鉴仅用了五年时间 , 就和父亲当初的老东家同文行平分秋色 。 据说伍秉鉴能够在任何时候算出自己存放在英商行号中的期票利息是多少 , 兑付时分毫不差 。 1811年 , 伍秉鉴的怡和行势头已经盖过同文行 , 伍秉鉴开始长期担任十三行公行的总商 。 同年 , 他开始担任英国公司羽纱销售代理人 。 在伍秉鉴担任总商的数十年间 , 怡和行占据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最大份额 。 1830年 , 怡和行卖出的茶叶是50800箱 , 占东印度公司在中国所购全部茶叶的18.6% , 价值127万4000两白银 。
推荐阅读
- 【】财经观察 | 德国经济受重创 不确定中渐复苏
- 热量|为什么有的人喝凉水都长肉,有的人却光吃不胖?营养科医生:原因其实很简单
- 时尚丽佳人|小姐姐穿简单的包臀裙,减龄又洋气,尽显女人俏美身材
- 不器传媒贤青|后脚将其专车扔进大海,原因很简单,美国总统奥巴马前脚下台
- 观察者网|纳瓦罗又说中国四处“投毒”,主持人一个反问扎心了
- 五花肉|台式卤肉饭,简单美味营养,吃不够,适合夏天夏日快手菜谱
- 做法|一道好吃又下饭的做法,特别简单红烧腐竹
- 五花肉|用电饭锅还是头一次见,一看就会!五花肉很简单的做法
- 观察者网|美国独立日,示威者在白宫外烧国旗:美国从未伟大
- 新华社|进珠海豁免医学观察的澳门居民活动范围扩大至大湾区内地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