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团结之花”在边疆盛放 ——记新疆麦盖提县托万哈迪勒克村党支部书记黄英杰

让“团结之花”在边疆盛放
——记新疆麦盖提县托万哈迪勒克村党支部书记黄英杰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罗旭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托万哈迪勒克村(以下简称“托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村208户村民中,有203户是维吾尔族 。然而,这群维吾尔族乡亲们却有一个汉族“带头人” 。他就是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英杰 。
在黄英杰带领下,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通了柏油路,家家住进新房、户户通了水电,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8年的33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0460元 。谈起村里发生的变化,维吾尔族乡亲们都说:“多亏我们的好书记黄英杰!”
村里的主心骨 
1990年,17岁的黄英杰在高考落榜后,跟随亲戚从四川老家来到新疆麦盖提县打工 。他至今不能忘记:“刚来村里时,我很穷,乡亲们送我吃、供我住,这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
1997年,在托村村民的帮助下,黄英杰顺利承包了80亩荒地,还被允许缓交租金 。“更让我难忘的是,老党员买买提·吾守尔从银行贷款1600元给我用 。”黄英杰说,这笔钱算是他发家致富的启动资金 。
在托村安下家后,头脑活泛的黄英杰不断在沙漠上种树、垦荒,一点一点将沙漠改良成耕地 。到2005年时,他手里已经有了300亩土地,每年收入约10万元,成为托村的富裕户 。
扎根托村的日子里,黄英杰与维吾尔族乡亲们互帮互助、不分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06年,乡亲们推选热心能干的黄英杰做村委会副主任 。当时,村干部的月收入不到100元,家人和朋友都认为这个差事钱少活多,都劝他不要接 。但黄英杰二话没说就走马上任了,他说:“做人不能忘恩,从乡亲们那儿欠下的情,我要涌泉相报 。”
当时,村里生产条件很差,基本没有大型农机具,农产品增产增收一直存在困难 。为此,黄英杰向亲戚朋友借钱,带头购买一辆东风104大马力拖拉机和一辆504中型拖拉机,帮助有需要的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犁地、耕种 。
多年来,托村村民大都以种植棉花为生,棉花收成直接关系到家里的光景 。黄英杰积极向村民宣传科学种田相关知识,讲解棉花生长过程中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开始学着在棉花地里施用化肥,当年亩产就由原来的200公斤增加到260公斤 。
2008年,作为村里的主心骨,黄英杰毫无争议地被村民们推选为托村党支部书记 。
百姓致富的领头人 
上任后的黄英杰,没有辜负群众的信任 。他始终认为:“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实事求是,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 。”
当时,村里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田灌溉用水严重不足,黄英杰下定决心改变村里的灌溉窘境 。为此,他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帮扶政策,得到9万元资金支持,加上村民筹集的部分资金,确保了水渠修建工程顺利开工 。工程竣工后,彻底解决了5200亩耕地浇水难的问题 。
村里的路坑坑洼洼,载重4吨的拖拉机最多能拉出去1吨货物 。深知“想要富先修路”的黄英杰,于2011年在村里发起了募捐倡议,并亲自带头捐款5000元,其他村民也捐了起来,很快凑齐了5万元修路款 。2012年6月,一条帮助村民致富的柏油路终于修通了 。
为村民增加收入,一直是黄英杰心心念念的事情 。2009年,他发现核桃市场需求量大,而且符合当地种植条件,便积极向村民推广,并协调农村信用社为农户担保贷款40万元 。通过3年努力,全村的核桃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2013年挂果率达到了100%,林果业成为村里新的支柱产业 。
现在,黄英杰又把庭院经济建设作为改善居住环境、节省生活开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按照“前院、中园、后圈”的模式,引导扶持村里低收入家庭发展庭院经济、精品果园和畜牧业 。
“他把村民当成了亲人” 
心怀对乡亲们的感恩之情,黄英杰把村民当成了亲人,只要群众有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
村民吾斯曼·斯依提的儿子出了车祸,黄英杰不仅包车把伤者送往医院,还垫付了7000元医药费;左拉古·阿布拉家有两个孩子在乌鲁木齐上学,春耕又赶上开学,一家人陷入困境,黄英杰又爽快地帮他家解决了3200元的生产资料……村民们说:“黄书记为村民做过的好事,多得如同道路两旁的沙枣花,数也数不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