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伤亡比26:1,这不是战争,而是屠杀( 二 )


【日军@伤亡比26:1,这不是战争,而是屠杀】
1940年底 , 日本华北方面军对局势做出新的研判 , 认为八路军经过百团大战后 , 连遭日军讨伐 , 无力对日军构成严重威胁 , 而晋绥军战斗力低下 , 而且与国民党中央军貌合神离 , 唯有盘踞在中条山的国民党第一战区主力部队卫立煌部成为华北占领区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 并牵制了日军数个精锐师团 , 也极大妨碍了日军在华自由行动 。 日本华北方面军的战役企图很快得到大本营批准 , 于1941年1月正式形成晋南战役即中条山战役作战计划 。
二、双方作战序列1941年4月 , 即中条山战役开始前的一个月 , 日军开始大举向中条山附近集结兵力 。 除了原来部署于中条山周围的3个师团、1个旅团 , 又从华北、华中抽调2个师团和3个旅团 。 此外 , 日军又从关东军抽调2个飞行团部署于运城和新乡两地 , 担负战役期间的空中支援任务 。 日军总兵力近12万人 ,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担任战役总指挥 。
日军确立的作战指导和作战序列如下:“以彻底击灭张马、垣曲之线以西中国军 , 并予该线以东中国军一大打击之目的 , 以第1军主力在中条山西北侧 , 由左向右并列第41师团、第9独立旅团、第36旅团、第36师团、第37师团、第16独立旅团 , 分由桑池至张店多处突破 , 直趋垣曲、亘其以西之黄河北岸 , 先分断中国军 , 然后扫荡击灭 。 另以第33师团 , 由阳城向南方攻击;第35师团、第21师团 , 分由沁阳、温县向邵源方向攻击;协同军主力灭击中国军 。 第3飞行团支援此次会战 。 ”此外 , 日军还得到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及汉奸伪24师的配合作战 。
国军方面 , 中条山守军归属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统一指挥 , 参与战役的总兵力约18万人 。 战前 , 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洛阳召集军事会议 , 部署中条山作战防御 。 何应钦对日军战役企图做出了基本符合事实的判断 , 认为其意在夺取中条山据点并彻底肃清黄河北岸国军 , 但同时又认为日军意在进取洛阳、潼关 , 因而对日军围歼中条山国军的战役决心估计不够 。
卫立煌
为此 , 何应钦提出国军作战要领如下:“第一步应相机各从一部 第93军由北向南 第27军由东到西 与中条山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 以恢复1939年4月前之态势;第二步 与晋西军及第2、第8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之敌 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 而以我控置于中条山以北及以东之兵团协同向左敌侧猛击 以压迫敌军 。 ”
实话说 , 这个作战纲要十分大胆 , 完全是带有主动出击性质的攻势防御部署 。 但遗憾的是 , 由于国民党根子上的消极抗战思想 , 加之战役开始后指挥系统失灵 , 这些战役构想不仅无法落实 , 甚至连最低限度的战役目标——确保中条山——也没能实现 。
根据洛阳会议精神 , 国军作战序列如下:第80军(辖2个师) 守备中条山西侧;第5集团军(辖2个军 , 共5个师)按照第3军、第17军序列自西向东守备垣曲、桑池之线以西地区;第14集团军(辖6个师)按照第43军、第98军、第15军序列守备中条山北侧;第9军(辖3个师)守备中条山东侧 。
第4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
4月28日 , 何应钦根据情报进一步判断 , 日军有从济源、横皋大道进犯垣曲的企图 , 遂决定加强沿河工事防御并实施外围战略策应 。 同时 , 他对中条山防御体系又进行了调整:第9军裴昌会部守卫济源;第43军赵世铃部守卫垣曲;第17军高桂滋部守卫绛县;第3军唐淮源部和第80军孔令恂部守卫闻喜、夏县地区;第98军武士敏部守卫董封 , 第15军武庭麟部守卫高平 。 另以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 , 作为外围策应 。
三、中条山战役经过1941年5月7日傍晚时分 , 精心准备的日军在事先空投于中条山腹地的特种部队和空中力量配合支援下 , 按照“两翼卷击、中央突破、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作战原则 , 从东、西、北和东北四个方向 , 向中条山国军发起突然的猛烈进攻 。 战役大体分两个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