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在前面|顶在前面 干在难处——云南云龙脱贫摘帽经验启示

顶在前面|顶在前面 干在难处——云南云龙脱贫摘帽经验启示
文章图片

云龙县委书记段冬梅(左二)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调研 。 (供图)
全县548公里县界 , 有217公里与列入三区三州的怒江州山水相连 , 山区面积占98.6%;全县20.8万人 , 少数民族占了87.88% , 贫困发生率达23.9%;全县有4个深度贫困乡镇、24个深度贫困村 , 分别占全州深度贫困乡镇的80%和深度贫困村的15.7%……
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在脱贫攻坚中直面的贫情 。
弱在基础设施、难在产业增收、短在住房保障、缺在配套建设、急在资金投入、软在攻坚能力 。 云龙县委书记段冬梅曾用36字总结了云龙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 。
弱、难、短、缺、急基本可算客观困难 , 有国家扶贫政策支持 , 有中央、省、州各级党委政府关心 , 有对口帮扶单位帮扶 , 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 而攻坚能力的软 , 涉及主观能动性 , 攻坚能力不足 , 再多的政策支持和外部帮扶也无济于事 。
如何破解?
我们开展了‘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 。 段冬梅说 。
顶在前面|顶在前面 干在难处——云南云龙脱贫摘帽经验启示
文章图片

顶在前面|顶在前面 干在难处——云南云龙脱贫摘帽经验启示
文章图片

云龙县党员突击队誓师现场 。 (供图)
三带头 凝聚合力勇冲锋
大山头上垛木房 , 三个石头搭火塘 , 无床无被地下睡 , 房破脊寒围火塘 , 这句顺口溜 , 曾是云龙县检槽乡大工厂村小钢厂组傈僳族困难群众的真实生活写照 , 也是该县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以前的真实境遇 。
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居住分散、经济发展滞后……如何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 每一处每一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
【顶在前面|顶在前面 干在难处——云南云龙脱贫摘帽经验启示】没有比干更有效的途径 。 段冬梅介绍 , 2018年 9月20日 , 大理州委在检槽乡召开现场会 , 提出了顶在前面、干在难处的攻坚口号 , 由此拉开了专项行动的序幕 。
顶在前面、干在难处 , 如何落实?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 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 , 领导干部坚决做到三个带头——带头一线调研、带头蹲点督导、带头破解难题 , 以干部的思想、身份、作风转变拧成干部带着干的‘一股绳’ 。 段冬梅说 。
她介绍 , 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脱贫攻坚四项机制、干部作风十条、县委常委班子六条规定、各级干部五条规定等刚性约束条款 , 明确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分别挂包全县11个乡镇并担任乡镇脱贫攻坚第一书记 , 县级各部门领导分别挂钩86个行政村(社区) , 各乡镇又根据实际由领导干部带头层层划分了责任区 。 同时 , 逐级签订了3344份脱贫攻坚政治生命责任状 。
领导带头、以上率下 , 凝聚了全力冲刺脱贫攻坚的合力 。
用脚步丈量贫情、用汗水体现实干 。 段冬梅介绍 ,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 , 全县86个行政村 , 自己每个村都走了两三遍 。 通过深入贫困村走访 , 进一步加深了对云龙贫困程度的认识 , 也增进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 。
原本以为一夜之间让农户想明白可能有困难 , 没想到第二天去村里一看 , 大家都在收东西做好了搬迁准备 。 检槽乡党委书记徐云仙回忆 , 在动员检槽乡大工厂村小钢厂组的34户傈僳族群众搬迁过程中 , 县、乡各级领导都曾深入到村里做村民的思想动员工作 , 因为耐心细致沟通 , 村民们同意搬迁的速度超出了预期 。
工作重点突出出来 , 形成了任务清单 , 领导带头形成示范带动机制 , 严格执纪监督 , 工作落实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 对三带头机制给检槽乡脱贫攻坚工作带来的促进作用 , 徐云仙如是总结道 。
签了脱贫攻坚政治生命责任状 , 落实不了 , 咋办?
两个字:问责 。
据云龙县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 , 2014年—2019年 , 云龙县扶贫领域立案查处117件123人 , 问责68人、4个村两委班子、4个村党总支;通报曝光61批次282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件31人 , 立案查处7件12人 , 问责3件19人 。
顶在前面|顶在前面 干在难处——云南云龙脱贫摘帽经验启示
文章图片

顶在前面|顶在前面 干在难处——云南云龙脱贫摘帽经验启示
文章图片

哪里有困难 , 党员干部就在哪里 。 (供图)
三融入 锤炼队伍敢担当
顶在前面、干在难处 , 除了刚性约束 , 也有温情的一面 。
2016年开始 , 县里帮扶贫干部都交了保险 , 定期对干部交心谈心 , 每次开会都要叮嘱他们注意出行安全 , 让扶贫干部轻装上阵 。 段冬梅表示 , 在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过程中 , 云龙县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 注重从扶贫中干出实绩的人员中选拔干部 , 激励扶贫干部做到身融、心融、情融 , 打造情况最了解、问题最清楚、工作最能干的扶贫干部队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