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读史|却成为整个三国最大的悲剧,从不言弃的姜维


十二年读史|却成为整个三国最大的悲剧,从不言弃的姜维
文章图片
文:肖剑韬(读史专栏作者)
在《三国演义》的视角中 , 以蜀汉的兴亡衰败作为整个故事的叙述主线 , 然而 , 整个蜀国的故事 , 却是一个悲剧的典型:
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关羽威震华夏却转瞬败走麦城;张飞力敌万人却死于宵小之手;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最终功败垂成……
这些三国前期的英雄虽然有着悲剧的结局 , 但却曾经有过气吞山河 , 豪气干云的雄伟功绩 。 而姜维 , 作为一个曾经的魏将 , 却承载了本不应该由他背负的整个蜀汉理想破灭的最大悲剧 。
姜维 , 字伯约 , 天水人 。 他的父亲曾经为曹魏政权血洒沙场 , 马革裹尸 , 姜维由于父亲的缘故 , 被提拔为了天水郡的参军 。 或许 , 他也曾经想像父亲一样纵横驰骋 , 为大魏捐躯 。 然而历史总是爱和人开玩笑 , 姜维最终归降了诸葛亮 , 倾心拜在其门下 , 成为了孔明之后 , 蜀汉唯一有能力与魏国一决高低的将领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次北伐中原时 , 运筹帷幄智取三城 , 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逃 , 唯有姜维识破了诸葛亮的计策 , 定下埋伏 , 险些活捉了赵云 。 当然 , 按照《演义》“诸葛多智而近妖的传统” , 诸葛亮很快便重新部署 , 使出一招反间计 , 赚的姜维走投无路 , 只得倒戈卸甲 , 以礼来降 。
在整个《演义》的故事线中 , 狡诈阴险如曹操者 , 聪明睿智如周瑜者 , 反复无常如司马懿者 , 纷纷落败在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下 , 但作者偏偏设计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姜维 , 打破了诸葛亮算无遗策的记录 , 这既是作者对姜维的偏爱 , 也象征着姜维有着优秀的能力 , 扛起“后诸葛时代”的蜀汉大旗 。
十二年读史|却成为整个三国最大的悲剧,从不言弃的姜维
文章图片
诸葛亮得到姜维 , 大喜过往 , 准备将毕生兵法所学交予姜维 , 将其培养成自己的继承人 。 他在写给蒋琬的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 , 思虑精密 , 考其所有 , 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 其人 , 凉州上士也 。 ”他将姜维的能力放在蜀汉的老革命马良之上 , 足见对姜维的重视与偏爱 。
其实 , 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 他怎么会看不出汉室不可复兴 , 曹魏不可卒除的局势 , 他怎么会不知道蜀国是一盘死棋 , 他何苦将姜维也拉入自己的苦海 , 做着西西弗斯的无用之功呢?
其实 , 诸葛孔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不伐贼 , 王业亦亡” , 那倒不如豁出去全力以赴战一场 。 他肯定从这个崇拜郑玄的年轻人身上 , 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他肯定知道 , 这个目光炯炯 , 面容坚毅的年轻人一定也心怀汉室 , 是和自己一样的理想主义者;他肯定明白 , 对于理想主义者而言 , 放弃比失败更难忍受 。
姜维的父亲早亡 , 自幼便和母亲相依为命 , 熟读儒家经略的姜维当然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 但在蜀汉军中 , 他显然已经接受了诸葛亮的价值观 , 为一个早已灭亡了十余年的汉室政权做着不可能的复兴 , 像只飞蛾一般 , 毅然决然的扑进了那若明若暗的灯火之中 。
姜维的母亲思子心切 , 给儿子写信 , 让他寻找一味中药当归 , 意即唤子早归 。 自古忠孝难两全 , 姜维回信道:“良田百顷 , 不在一亩 , 但有远志 , 不在当归也 。 ”
远志也是一味药材 , 姜维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 。
十二年读史|却成为整个三国最大的悲剧,从不言弃的姜维
文章图片
“长星昨夜坠前营” , 公元234年 , 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 在《演义》中 , 孔明临终前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兵法二十四篇》交给了姜维 , 从此之后 , 姜维正式“继丞相之遗志 , 讨篡汉之逆贼” 。
在《三国演义》中 , 姜维九伐中原 , 其实在历史上 , 姜维北伐了十一次之多 , 但无一例外 , 悉数败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