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后一颗北斗:从一无所有到全部自主,26年剑指苍穹( 三 )


艺高人胆大 。 美国开始将GPS应用于军事领域 , 用来定位导航、搜集情报、监测核爆、应急通讯 。
海湾战争 , 就是GPS技术的开场秀 。
海湾战争之前 , 人们想象的战场 , 是刺刀 , 是炸弹 , 是核武器 。
海湾战争之后 , 世界恍然大悟 , 原来以高科技、信息化为主的现代化 , 才是未来的“战场” 。
站在潮头的美国GPS , 本来还有一个格洛纳斯虎视眈眈 , 谁知太空站走在前面的苏联 , 政治战却打得一塌糊涂 , 一夜解体 , 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壮志未酬 , 直到1993年才被俄罗斯重启 。
一步差 , 步步差 。
1994年 , 独占先机的美国占据黄金轨道 , 24颗卫星全部布设完成 , GPS可以覆盖全球98%的地区 。
绝对的霸主地位 , 让GPS成了定位导航的代名词 。
GPS的功能过于强大 , 一开始 , 谨小慎微的美国人藏着掖着 , GPS仅供军方使用 , 但俄罗斯却将格洛纳斯开放民用 , 用于航运、海运、交通等领域 , 眼看要打破GPS等全球垄断地位 。
不得已 , 美国GPS也开放商用 , 但精明的美国人 , 还是偷偷设置了干扰信号 , 直到现在 , 军用GPS的精度 , 依然比民用高10倍 。
去除主动干扰后 , GPS定位精度大大提高 图/schlaggo.de
精准 , 有多重要?
如果不够精准 , 可能就没有“东风快递 , 使命必达”的承诺 。
毕竟有时候 , 真理要靠实力来证明 。
当年的美苏斗法 , 让世界看到了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和想象空间 , 更重要的是 , 一个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 , 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 不言而喻 。
于是 ,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相继启动 。
3
卧榻之侧 , 岂容他人酣睡 。
中国北斗在问世之初 , 就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境 。
其实早在1985年 , 陈芳允院士就提出了用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开展双星定位的设想 , 然而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 , 中国航天事业一度捉襟见肘 , 缺人缺钱还好说 , 最主要的是 , 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 , 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几乎空白 , 只能自主研发 , 慢慢摸索 。
双星计划示意图
1989年 , 双星系统得到验证 , 可以实现精度30米的定位 , 虽然相比GPS和格洛纳斯 , 依然有差距 , 但这是一个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
既然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 , 1994年1月10日 , 北斗一号正式立项 , 确定了“先区域后全球”的“三步走”计划 。
2000年 , 北斗一号两颗卫星先后发射成功 , 主要在中国境内提供导航服务 , 校准精度虽然只有20米 , 但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
问题又来了 。
太空资源 , 讲究先到先得 , 美国和俄罗斯的人造卫星已经占据了导航的黄金频段和轨道 , 中国的北斗和欧盟的伽利略 , 只能挑着人家剩下的轨道运行 。
这就好比 , 先来的吃肉 , 后来的喝汤 , 最后来的 , 只能对着一个空碗叹息 。
中国没有叹息 。
从2000年开始 , 中国联合欧盟 , 一起在国际电联呼吁 , 扩展卫星导航频率 。
电联表示 , 行吧 , 给你们开放一段频率和轨道 , 但要在7年内发射卫星 , 不然过期失效 。
一颗卫星的研制周期是5年 , 北斗二号到2004年才正式立项 , 这就意味着留给北斗二号的时间只有3年 。
当时中国最需要的技术 , 是高精度的原子钟 , 这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所在 。 为了节省时间 , 中国开始寻求欧盟的技术合作 , 正好“伽利略”缺乏研究经费 , 双方看着对方 , 越看越顺眼 , 于是一拍即合 , 签订了合作计划 。
谁曾想 , 当中国拿着钱和一腔热血立志要搞出一番名堂的时候 , 欧盟却玩起了小心思——原子钟的资料不给看 , 技术细节不告知——所有核心的东西你都没资格参与 , 只能我馋你的钱 , 你休想学我的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