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看桃花|《鉴证实录》,为什么能成为TVB刑侦剧的里程碑?一、复杂人物关系的叙事手法二、犯罪动机——每个凶手都有心理病三、魅力人格刻画——唯一主角聂宝言结语:( 三 )


第六宗案件的凶手是个会虐待儿子、有暴力倾向的恶父……
桃花坞看桃花|《鉴证实录》,为什么能成为TVB刑侦剧的里程碑?一、复杂人物关系的叙事手法二、犯罪动机——每个凶手都有心理病三、魅力人格刻画——唯一主角聂宝言结语:
本文插图

所有案件的凶手都是有病的 , 他们是变态吗?
不是 , 他们都是有心理病的人 。
在以往很多刑侦剧强调的是作案的“诡计” , 例如多么高明的手法 , 多么完美的杀人布局 , 多么不可思议的死状之类 。
但《鉴证实录》没有 , 它有两个层面:
浅层次上是通过细微的证物化验去还原案件的真相 , 而深层次上是通过案件去探究凶手的内心 。它强调的是凶手为什么要杀人 , 它清晰刻画出每个凶手的痛苦和他们的心理病 。
恋物癖、狂躁症、抑郁症、精神分裂、人格分裂扭曲等等 , 它强调了每起案件都是有原因的 , 这些原因都来自心理病 。
这些心理病的成因是恨、是爱 , 是想不通 , 是不肯放手 。
本剧中给予足够片段去展现凶手的往事 。 用伤痛往事和现状交织 , 将这些“缺点人物”和不同的“心理病”对应 , 刻画出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犯罪者面庞 。
桃花坞看桃花|《鉴证实录》,为什么能成为TVB刑侦剧的里程碑?一、复杂人物关系的叙事手法二、犯罪动机——每个凶手都有心理病三、魅力人格刻画——唯一主角聂宝言结语:
本文插图

桃花坞看桃花|《鉴证实录》,为什么能成为TVB刑侦剧的里程碑?一、复杂人物关系的叙事手法二、犯罪动机——每个凶手都有心理病三、魅力人格刻画——唯一主角聂宝言结语:
本文插图

他们并非十恶不赦 , 剧中甚至赐予这些人“同情” , 让观众明白 , 他们都是人 , 都是有感情的 ,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凶手 。
《鉴证实录》改变了以往刑侦剧凶手残暴、天生杀人狂的形象 , 拉近了观众与“凶手”的距离 。
这样在观众日后回忆起案件 , 本能的会想到——他是由于被虐待而杀人、她是由于受过背叛而走上犯罪的等等 。
抓住心理病这一主题 , 抓住犯罪者的情 , 是本剧成功的第二要素 。
桃花坞看桃花|《鉴证实录》,为什么能成为TVB刑侦剧的里程碑?一、复杂人物关系的叙事手法二、犯罪动机——每个凶手都有心理病三、魅力人格刻画——唯一主角聂宝言结语:
本文插图

三、魅力人格刻画——唯一主角聂宝言 如果说《创世纪》里的叶荣添是很多男生的儿时偶像 , 那么《鉴证实录》的聂宝言让很多女生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法医 。
桃花坞看桃花|《鉴证实录》,为什么能成为TVB刑侦剧的里程碑?一、复杂人物关系的叙事手法二、犯罪动机——每个凶手都有心理病三、魅力人格刻画——唯一主角聂宝言结语:
本文插图

为什么聂宝言这个角色如此成功?因为她成为了无数人“想成为的那个自我” 。
在本剧开头 , 聂宝言去相亲 , 她和那人握手 , 当那人得知她是做法医的时候 , 差点吐了出来 。
这是源自于人的一种偏见 , 对于法医职业的偏见 。
许多人的观念是 , “我可以接受法医这个职业 , 但我不能接受我女朋友是法医 。 ”
本剧中的大多男性角色对于聂宝言都是不公平的 , 有偏见的 , 这也客观反映出90年代香港男性对于职业新女性的看法 。
大多数男性还是保守固执的认为女人在家带孩子就好 , 为什么要工作 , 工作是男人干的事 。
在剧中聂宝言比任何一个男性都优秀 , 那些男性的薪水都没她高 , 于是男性为了获得平衡 , 又拿一些低俗小事开玩笑 。
桃花坞看桃花|《鉴证实录》,为什么能成为TVB刑侦剧的里程碑?一、复杂人物关系的叙事手法二、犯罪动机——每个凶手都有心理病三、魅力人格刻画——唯一主角聂宝言结语:
本文插图

这也是反映90年代香港社会中的大男子主义 , 男人自认为自己就是要比女人强 , 而面对比自己出色的女性在心里不愿承认 , 找各式各样理由来讽刺挖苦女性 。
“无论别人怎么看我 , 我亦做我自己 , 问心无愧 。 ”这就是聂宝言的宗旨 。
面对20多年前的杀父仇人出狱 , 遇到新案件蒙冤的时候 , 聂宝言能够做到去公证客观对待事件 , 查出真相 , 还了那人的清白 。
仇人问她 , 我曾经害死你的父亲 , 你现在为什么帮我?
她说 , 这是我工作职责所在 , 同时我父亲的死已成事实 , 你也得到教训坐牢20多年 , 我正在试图学着原谅 , 学会“放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