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 居功至伟(一)
高鹗 居功至伟(一)2020. 4. 20李俊华众所周知 ,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 。 许多年中 , 主流媒体总是不遗余力贬低高鹗续著 , 所谓“扬曹抑高” 。 曹雪芹确实必须肯定 , 他创造出的艺术高度无人企及 。 但后来随着我们熟读《红楼梦》才注意到 , 高鹗后续的四十回也是相当了得 , 就是说居功至伟也不过分!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死前也承认“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 , 有功” 。高鹗(约1738~1815)清汉军镶黄旗人 , 字兰墅 , 一字云士 。曹雪芹去世时 , 高鹗已经是24、25岁青年了 。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 , “其补《红楼梦》当在乾隆辛亥时 , 未成进士 , ‘闲且惫矣’,故于雪芹萧条之感 , 偶或相通” 。 乾隆辛亥 , 就是1791年 , 此时高鹗约53岁 。 乾隆六十年、57岁的高鹗考中进士 。 至于高鹗续补《红楼梦》的证据 , 四川籍诗人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诗注“传奇《红楼梦》80回后 , 俱兰墅所补” 。 令红学家们头疼的是 , 张问陶并没说清“补”的具体含义:到底是后四十回有残缺原稿、高鹗只是续补;还是一点原稿也没有、完全靠高鹗凭自己功力续上 , 当然这一点不仅张问陶、就是高鹗也没说清 , 属于永远也闹不清的疑案了 。 当代作家王蒙也给与高鹗续著以很高评价 。 他说 , 越是虎头豹腰 , 越容易蛇尾 , 曹公若在 , 恐怕也会深感困难 。 不管怎样说 , 读到后四十回 , 我们还是有许多地方被感动 。 比如第98回黛玉之死、105回贾府被抄家、110回老祖宗死等 , 这些段落写的都很不错 , 写出了曹公意趣 。 下面 , 我想引用后40回的一些段落和王蒙评语 , 以重温高鹗的心血结晶和王蒙的精彩评述 。 第120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 这一段写的是贾政送贾母、熙凤、黛玉灵柩回祖籍安葬后 , 返回途中遇到了出家的宝玉 , 写的很是传神:“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 , 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 , 先安了葬 。 贾蓉自送黛玉的灵 , 也去安葬 。 贾政料理坟墓的事 。 一日 , 接到家书 , 一行一行的看到宝玉贾兰得中 , 心里自是喜欢;后来看到宝玉走失 , 复又烦恼 。 只得赶忙回来 。 在道儿上又闻得有恩赦的旨意 , 又接着家书 , 果然赦罪复职 , 更是喜欢 , 便日夜趱行 。一日 , 行到毘陵驿地方 , 那天乍寒 , 下雪 , 泊在一个清静去处 。 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 , 总说即刻开船 , 都不敢劳动 。 船上只留一个小厮伺候 , 自己在船中写家书 , 先要打发人起早到家 。 写到宝玉的事 , 便停笔 。 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 , 光着头 , 赤着脚 , 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 向贾政倒身下拜 。 贾政尚未认清 , 急忙出船 , 欲待扶住问他是谁 。 那人已拜了四拜 , 站起来打了个问讯 。 贾政才要还揖 , 迎面一看 , 不是别人 , 却是宝玉 。 贾政吃一大惊 , 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 , 似喜似悲 。 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 , 如何这样打扮 , 跑到这里来?”宝玉未及回言 , 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 , 一僧一道 , 夹住宝玉道:“俗缘已毕 , 还不快走 。 ”说着 , 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 。 贾政不顾地滑 , 疾忙来赶 , 见那三人在前 , 那里赶得上?只听得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那个作歌曰:我所居兮 , 青埂之峰 , 我所游兮 , 鸿蒙太空 。 谁与我逝兮 , 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 , 归彼大荒!贾政一面听着 , 一面赶去 , 转过一小坡 , 倏然不见 。 贾政已赶得心虚气喘 , 惊疑不定 。 回过头来 , 见自己的小厮也随后赶来 , 贾政问道:“你看见方才那三个人么?”小厮道:“看见的 。 奴才为老爷追赶 , 故也赶来 。 后来只见老爷 , 不见那三个人了 。 ”贾政还欲前走 , 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 , 并无一人 。 贾政知是古怪 , 只得回来 。王蒙在这里评到:“这一段宝玉拜别父亲的场面写的扑朔迷离 , 比较得体 。“对于生身父亲 , 无论如何确应拜别 , 否则 , 感情上、道理上难以通过” 。“宝玉一言未发 , 无声胜有声 。 表情似喜似悲四字亦形容得恰到好处” 。“这样的描写不能翔实 , 不能铺陈 , 一点而过 , 最好” 。“当年的宝玉已脱尽形骸 , 如今的宝玉 , 又成了一块天地之间 , 浑浑噩噩的石头 。 这其实比写其死亡更令人唏嘘 。 睹此无悲无喜的宝玉而思原来的锦衣饫甘、爱爱怨怨、花团锦簇的宝玉 , 叫人哪得不伤悲!什么叫“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就是!并非说人必须死光 , 家必须不复存在 。 到那时 , 谁来见证这悲哀彻骨的经历呢”?同是120回结尾处 , 高鹗写到:“众家人回船 , 见贾政不在舱中 , 问了船夫 , 说是老爷上岸追赶两个和尚一个道士去了 。 众人也从雪地里寻踪迎去 , 远远见贾政来了 , 迎上去接着 , 一同回船 。 贾政坐下 , 喘息方定 , 将见宝玉的话说了一遍 。 众人回禀 , 便要在这地方寻觅 。 贾政叹道:“你们不知道 , 这是我亲眼见的 , 并非鬼怪 。 况听得歌声 , 大有玄妙 。 宝玉生下时 , 衔了玉来 , 便也古怪 , 我早知是不祥之兆 , 为的是老太太疼爱 , 所以养育到今 。 便是那和尚道士 , 我也见了三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