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德国电影《无主之作》的观后感
第三帝国官方只认可古典主义的艺术观 , 纳粹对现代主义建筑、雕塑和绘画都十分排斥 , 梵高、毕加索、杜尚、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都被列入了黑名单 。 纳粹上台后不久 , 戈培尔就授意举办了一个所谓 “批判堕落艺术”的美术展览 , 一些现代主义、抽象主义等知名大师的作品成为德国民众批判和辱骂的对象 , 纳粹讲解员站在康定斯基的作品前告诉观众这些艺术品所展示的都是堕落的精神 。
《无主之作》(Werk ohne Autor / Never Look Away) 就是从这个批判“堕落艺术”展览开始的 , 当时参观展览的影片男主角库尔特还是小学生 , 人物原型取材于德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生平 。
绘画艺术对于库尔特的家族来说就像一个魔咒 , 若触碰绘画艺术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 , 我们中国人就是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来规避这类风险的 , 中国人明白触碰人文学科就很可能被打入另册 。
经历过纳粹时期和东德时期的德累斯顿艺术家是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 , 他们不仅领教了戈培尔的艺术审查和盖世太保的恐怖控制 , 也遭遇过东德宣传部的政治审查和斯塔西的严厉监管 。当惜才的广告社老板发现库尔特的美术天赋后 , 鼓励他投考德累斯顿美术学院 , 并不无幽默地告诉库尔特:“德累斯顿最漂亮的女孩都在那里 。 ”老板果然没有妄言 , 库尔特在大学遇到了美丽的女生艾莉(由德国文艺女神葆拉·贝尔扮演) 。 当看到德累斯顿美术学院教授讲毕加索这一段戏的时候 , 我不禁回想起WG年代中学语文老师讲孔子的情景 , 老师可以用弦外之音去巧妙地化解政治监管和学生举报的风险 , 然而 , 这种情况下恐怕只有少数人能够明白老师到底要讲什么 。
影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 在柏林墙还没有建起来的时候 , 从东德坐地铁到柏林动物园站下车你就到自由世界了 。 想走就走 , 毋须翻墙或者偷渡 , 居然是这么简单!影片男主角在德累斯顿美术学院毕业不久就成名 , 他以乘坐地铁的方式带着他的妻子投奔了自由世界 。
纳粹党员的身份到底是“成本”还是“资本”?有一种聪明人特别能够拿捏 。 纳粹时期他是纳粹优生学的坚定执行者;东德时期他可以成为人民功勋医学家;逃亡到西德后他照样可以呼风唤雨;但聪明人最终还是难逃历史的清算 。
一个画家要想成名非常难 , 仅凭才气还不行 , 还需要艺术家对艺术和人生有特别的领悟 , 最重要的是有创作激情和创作灵感 。 东欧的画家仅受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绘画训练 , 要想在西方立足非常困难 。 电影的精彩部分讲述了影片男主角创作和成名的艰辛历程 ,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 , 要么成名 , 要么放弃!(Publish or Perish!)后来中国的艺术家也经历过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当代艺术的过程 , 这是一种痛苦的嬗变 。
纳粹政权和东德当局对艺术家的打压几乎一样 , 对当代艺术的咒骂也是一个腔调 。很多人和影片中的纳粹讲解员一样 , 站在康定斯基这些大师的画作前 , 也会认为当代艺术像小孩涂鸦 。 其实 , 很多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玩起现实主义的东西来皆是大师级的水平 , 只不过那些现实主义的绘画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 库尔特的艺术人生就是在实践他姨妈的谆谆教诲:“Never Look Away!”在艺术生涯取得成功的时候影片男主角没有忘记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向自己的启蒙老师致敬!
推荐阅读
- 东联社|深夜救轻生老人、次日又捡到一部手机:宜兴外卖小哥,你火了!
- 枇杷小生活|20岁女孩在网上买了一部苹果6,打开后眼前的一幕让她彻底崩溃
- 中国青年报|3分钟售罄!今天,这里的电影票卖得太火爆
- 口罩“去中国化”失败 德国开始大批进口中国口罩
- 电影分级意味着认可了某些作品存在的价值
- 电影|微电影《过上好日子》真情令人泪目
- 影院复工!成都卖出全国前三张电影票和首日最高票房
- 德国拒绝“站队”,体现一个欧洲大国的理性认知
- 电影胡侃|口试:玉字加一笔,是什么字?95后沉着应对,录用
- 德国拒绝“站队”美国,体现一个欧洲大国的理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