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驿栈|陵墓却修得比开国皇帝的还大,建了40年才竣工,他没做过一天皇帝
在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 , 有着一座明显陵 , 它的占地面积达到了183.13公顷 , 不但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一座明代的帝陵 , 同时也是明朝皇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一座 , 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 , 规划布局和独特的建筑手法 , 也是明代帝陵当中 ,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效果的 。 这不由得也让人好奇 , 里面究竟居住着哪位劳苦功高的千秋君王?而答案也让人意外 , 这座坟墓的主人 , 实际上没有当过一天的皇帝 , 他便是兴王朱佑杬 。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文章图片
公元1476年 , 朱佑杬作为明孝宗朱见深的第四个儿子 , 出生在了北京的皇宫当中 , 这也是母亲邵氏生下的第一个儿子 , 因此对他也是十分重视 , 从小便教导他熟读诗书 , 从而培养出了朱佑杬喜爱读书 , 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
按照明朝的法律 , 除去太子之外 , 其他的皇子在成年之后 , 就要去封地担任藩王 , 远离京城 , 因此到了1494年 , 18岁的朱佑杬被封为兴王 , 从而就藩湖广安陆州 。
文章图片
在此期间 , 明孝宗驾崩 , 他的哥哥明武宗接替了皇位 , 朱佑杬一共生下了二子四女 , 并在1507年 , 喜得儿子朱厚熜的出身 , 但是身体条件不佳的他 , 还是在44岁离开了人世 。 朝廷追封其为“献” , 历史上称之为兴献王 , 以亲王规制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嘉靖十年敕封为纯德山) 。 这也成为了朱佑杬去世后的第一处居所 , 然故事进行到这里 , 却并没有结束 。 在他去世后 , 年仅12岁的朱厚熜继承父位 , 袭为兴王 , 并且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接管王府 。
文章图片
而此时的王宫 , 也发生了大变革 , 1521年 , 在朱佑杬去世的两年后 , 明武宗也随即驾崩 , 这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 , 以荒唐行径而著称的皇帝 , 并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 , 为此皇位应该由谁来接替?这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
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原则 , 认为兴献王为明宪宗第四子 , 按长幼亲疏关系论 , 兴献王独子朱厚熜与明武宗最为接近 , 因此在武宗驾崩的当天 , 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
文章图片
1521年4月 , 一个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 , 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 , 并且随着他们前往北京 , 很显然 , 朱厚熜明白 , 自己即将登上皇帝的宝座 , 然而他和杨延和等人 , 很快爆发了第一个矛盾 , 当队伍行进到北京城外的时候 , 杨廷和安排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 , 从东华门进入 , 然而朱厚熜却对着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 , 非皇子也 。 ”并不同意 , 最终双方只能相互妥协 , 朱厚熜在郊外受笺 , 从大明门入 , 在奉天殿即位 。 明朝历史上最会掌控人心的嘉靖皇帝从此上位 。
文章图片
而在他上位时的一场小风波 , 也就预示着后来的礼仪之争 。 当时的大臣认为继承大统的朱厚熜 , 也应该过继到明武宗的嗣下 , 然而朱厚熜和父亲朱佑杬感情深厚 , 他并不愿意这么做 , 从而臣下为了父亲的宗法概念 , 发生了将近三年的大礼仪之争 , 朱厚熜坚持要将自己的生父尊为皇考(皇帝父亲) , 同时提出了尊明武宗为“皇伯考”的概念 。 这让很多大臣表示不服 , 他们时有进谏 , 软硬兼施 , 而嘉靖同样不肯让步 。
文章图片
经过激烈的争辩 , 还是嘉靖帝笑到了最后 , 他追封父亲为“皇考恭穆献皇帝” , 母亲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 随着自己皇位的逐渐稳固 , 嘉靖又开始加固和升级父亲的皇陵 , 1523年 , 嘉靖帝将兴献王坟原覆黑瓦换为黄琉璃瓦 , 并修筑神路桥等建筑 , 正是开始了对陵墓的改造 , 在1524年 , 王坟正式更名为显陵 , 在1525年 , 工部侍郎顾麟受到命令监督 , 按朱厚熜钦定“图式”兴建新的玄宫 , 并用一座称为“瑶台”的高大砖石平台 , 将新旧宝城串联起来 , 形成了明代帝陵中前所未有的特殊格局 。
推荐阅读
- 融睿历史|竟不如一位口吃的大臣,汉朝那些事18:在刘邦眼里戚夫人夜夜哭泣
- 星稀月暗|正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
- 历史将军令|而是将人性看透了,为何郭嘉会算得那么准?他不是神
- 生活中的风尘|历史上的兰陵王与民间流传有何不同?其母何人?引来种种猜测
- 千谈历史|此人大喊:苍天有眼,蜀国有救矣!他是谁?,听闻诸葛亮去世
- 夜光拖鞋1号|历史上的周瑜是雅量君子还是鸡肠小人?,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
- 哒哒萌|反被观音所阴,太上老君在平顶山阴猴子
- 送历史个救生圈|赵武灵王在此地饿死,后世皇帝对此地讳莫如深,秦始皇在此地驾崩
- 『历史揭秘』罗马奴隶主买来女奴隶后,如何对待她们,真实情况无法想象
- 谈古论今说历史|不是士兵问题,而是另有原因,宋朝打不过蒙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