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仆报新闻|三国史料就记载9次,唐朝曾击败10万叛军,地道战并非抗战首创


女仆报新闻|三国史料就记载9次,唐朝曾击败10万叛军,地道战并非抗战首创
文章图片
许多人对地道战的了解 , 都来自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那部战争老电影——《地道战》 。 在这部电影中 , 冀中地区高家庄群众把全村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 , 留几处出口 , 用以和日寇周旋 。 后来 , 又在战争中不断学习改进 , 将本来用于藏身的地道改造成了既能隐蔽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 , 并利用这一战法成功击败了日寇侵略者 。 “地道战 , 地道战 , 埋下神兵千百万”的高昂旋律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 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 。
为一种战术手段 ,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 春秋战国时期 , 墨家创始人墨翟甚至在《墨子·备穴》中总结出两种对抗地道的战术 , 一是在城内开挖堑壕以阻遏来犯之敌;二是“瓮听” , 即在城内沿墙根每5步挖个井穴 , 井穴内设1口大陶罐 , 以皮革牢牢地覆盖罐口 , 然后“使聪耳者状婴而听之 , 审穴之所在 , 凿穴迎之” 。 后来 , 为了及时了解敌军挖地道的情况 , 干脆在每个井穴内派条狗执勤 , “穴垒之中备一狗 , 狗吠即有人也” 。
女仆报新闻|三国史料就记载9次,唐朝曾击败10万叛军,地道战并非抗战首创
文章图片
三国时期 , 关于地道攻城的记载也多次出现 。 公元198年到公元258年60年间 , 关于地道作战的文字记载的就达9次之多:公元198年(建安三年)曹操与张绣安众之战 , 公(曹操)乃夜凿险为地道 , 悉过辎重 , 设奇兵 。 会明 , 贼(刘表、张绣两部联军)谓公为遁也 , 悉军来追 。 乃纵奇兵步骑夹攻 , 大破之 。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 , 割据幽州的公孙在易京修筑高楼固守 , 周边挖掘10道壕沟 , 并筑起多座土山屯兵驻守 。 袁绍派人用挖掘地道的办法 , 将公孙瓒部队的土山、高楼逐个挖塌 , 取得了最终胜利 。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 , 袁家再次采用地道战术进攻官渡的曹军大营 , 确保曹操及时发现端倪 , 绕着营地挖掘壕沟 , 使得袁家地道无用、空费军力 。
女仆报新闻|三国史料就记载9次,唐朝曾击败10万叛军,地道战并非抗战首创
文章图片
公元204年(建安六年)曹操大军围攻袁绍父子大本营邺城 , 曹军“上筑土山 , 下挖地道” , 城周“开凿壕沟 , 围圈达四十里” , 壕沟深二丈、宽二丈 , 又引入漳河水 , 完全断绝了邺城内外的联系 , 最终逼迫城中守军投降 。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徐晃与关羽的樊城之战 , 关羽将曹仁围在樊城 , 前来援救曹仁的徐晃通过挖地道穿过关羽的营寨 , 同城内的曹仁取得了联系 , 虽然没有将地道用于作战 , 却有效沟通了联络 。
公元223年 , 曹操养子曹真率大军进攻东吴江陵城 。 城中守将朱然采用听瓮之法 , 听到曹军在挖掘地道攻城 , 于是提前挖掘壕沟以待 。
女仆报新闻|三国史料就记载9次,唐朝曾击败10万叛军,地道战并非抗战首创
文章图片
公元228年诸葛亮与郝昭的陈仓之战;公元238年司马懿与公孙渊的襄平之战 , 也都是将挖掘地道作为攻城手段之一 。 公元258年 , 邓艾与姜维的祁峪之战 , 邓艾在祁峪口挖好地道以便藏兵 , 等姜维的部队在这里宿营之后 , 突然向其发起攻击 , 杀得蜀军大败 。
火器的普遍使用 , 地道战术效力渐不如昔 , 但仍时有运用 。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 , 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及副将史思明 , 起兵反叛发动“安史之乱” , 1年内拿下了唐朝国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 随手 , 10万叛军在史思明率领下围攻北都太原 , 以便趁势北进攻打朔方及甘肃、宁夏一带 , 摧毁流亡的唐朝抵抗政权 。
【女仆报新闻|三国史料就记载9次,唐朝曾击败10万叛军,地道战并非抗战首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