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娃娃的梦|警事剧、侦破剧、涉案剧、警匪剧有什么不同?|徐江专栏

最近在看《三叉戟》 , 笔者本来没抱什么太大的期待 , 结果还真看进去了 , 而且有惊喜:三个主角有意思;比他们更有意思的 , 也更带一定典型意味的是“楚政委” , 编剧塑造、演员演绎既接地气 , 又具备一定审美价值;边缘社会人“董虎”塑造得也好 , 神气活现、内心层次丰富 , 没有脸谱化 , 该剧观赏性让人想起了早年TVB里的某些鲜活配角 。 一部以老警察为主人公的剧集 , 能对人有如此吸引力 , 基本上算是立住了 。
琉璃娃娃的梦|警事剧、侦破剧、涉案剧、警匪剧有什么不同?|徐江专栏
文章图片
以破案为主要剧情的剧 , 仅卫视平台 , 今年已经红了两部:一部《三叉戟》 , 一部《猎狐》 。 剧种的潜力 , 有目共睹 。 如果是在过去 , 按照已有的叫法 , 它们大约可笼统地归入“侦破剧”“涉案剧”“警匪剧”之类 , 但如今划分剧集 , 要求更加精细 。 说它们是“侦破剧”确实不假 , 但并非单纯反映侦破工作;“涉案剧”则要求剧集主要用来呈现案件的发生 , 以涉案人为主角 , 这又跟这两部热剧有一定区别;“警匪剧”更勉强 , 虽然大家都是讲警察抓罪犯 , 但涉及的案件却不是绑票和抢劫 , “匪”这个概念基本不成立 。 倒不如回到剧集本身的立意 , 把它们叫作“警事剧”更合适一点 。
“警事剧”这个称呼不是新发明 , 只是现在用起来更准确而已 。 比起“侦破剧”“涉案剧”“警匪剧”甚至“缉毒剧” , 它都是个更大的口袋——包容 , 又能兼顾各个剧集的个性 。 它甚至可以涵盖那些不以破案为主线 , 志在表现民警生活的剧集 。 当然 , 它表现案子 , 观众也都认可 。 一段时间以来 , 有些剧集索性名字就叫“……警事” , 比如2012年马进执导 , 张嘉译、王海燕、丁海峰、郭京飞、杜源等主演的《营盘镇警事》 。
琉璃娃娃的梦|警事剧、侦破剧、涉案剧、警匪剧有什么不同?|徐江专栏
文章图片
而在更早的2010年前后 , 李成儒作为导演兼主演 , 还曾拍过名为《新警事》《新警事之隐形兄弟》的两部剧集 , 挺好看 , 第一部有点移植杜琪峰电影《暗战》的意思 。 结构上比他当年出演的《重案六组》等剧更加紧凑 , 风格也更细腻 。 所以 , “警事剧”这个叫法 , 无论怎么看 , 都没什么毛病 。 只要您不犯迷糊 , 把剧中有警察角色的那些“谍战剧”和“年代剧”给塞进去 。
作为升级和扩大化了的类型剧名称 , “警事剧”这个词的出现 , 其实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 最初的雏形自然是从“侦破剧”而来 , 剧情通常都是比较单纯地表现案件侦破;复杂一点的 , 采用多主角或群像式主人公配置 。 这类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 。 多主角剧集的代表作 , 是近年已被媒体淡忘的一部剧——《我是警察》 。
群像式主人公的早期剧集代表作 , 是已故徐庆东执导的《警坛风云》(李成儒、王茜、董勇主演) 。 《警坛风云》可以看作后来徐庆东风靡荧屏的《重案六组》系列剧的一个“预备版” 。 后来的《重案六组》 , 在高清时代的今天看来 , 可能显得影像技术与清晰度都有些老旧 , 可它却是内地剧集中 , 较早把侦破案件仅仅视作民警日常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来处理的 。 每集的剧情里 , 两三个案子的侦破同步推进 , 同时穿插了对警队人员个人日常生活的交代 。 可以说 , 当年的《重案六组》已然奠定了今天大部分“警事剧”的模式与结构雏形 , 使得内地这类剧集具备了和港剧接近的水准 。
琉璃娃娃的梦|警事剧、侦破剧、涉案剧、警匪剧有什么不同?|徐江专栏
文章图片
【琉璃娃娃的梦|警事剧、侦破剧、涉案剧、警匪剧有什么不同?|徐江专栏】“警事剧”里有两类戏是港剧里不具备的 , 一类是前些年出现的大量反映基层民警日常生活的中、短篇幅的连续剧;一类是这几年的缉毒大戏 , 如《卧底归来》(林申、傅晶、张晨光、汤镇业主演)、《破冰行动》(吴刚、任达华、黄景瑜主演)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不是所有缉毒剧都可以被归入“警事剧” , 比如于和伟、侯梦莎等主演的《猎毒人》 , 男主人公的身份不是警察 , 虽然全剧的主题是反毒和刑侦 , 但放到“警事剧”类型里 , 多少还是显得牵强 。 再如《湄公河行动》 , 它更侧重的是展示跨国行动的挑战 , 放到“警事剧”里 , 对日常一面的呈现反倒是欠缺的 。 这两部戏都很成功 , 但于类型却不合 。 不过 , 这倒也从侧面说明了警事和侦破型剧集创作风格的丰富性 。 创作者没有被“类型”的条条框框困死 , 恰恰说明了内地剧坛的活力和潜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