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中美科技之争:获得了上帝权力的人类还是人吗?( 四 )


再说说苏联
相对于德国和美国 , 苏联的快速崛起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获得德国、美国技术转移 。 德国为了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 , 将很多军事工业和武器研发试验搬到了苏联 , 让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技术得到飞跃式的发展 。
一战后 , 苏俄被西方封锁 , 德国也被英法限制军备 , 列宁和斯大林迅速与德国结盟找到合作点 。 德国将国防工业项目搬到苏联 , 双方合作包括:火炮、坦克、舰船、飞机等 。 德国正是通过“技术转移+教官+贷款” , 帮助苏俄建立了国防工业 。 仅仅1930-1933年 , 苏联就从德国进口了23亿马克设备 , 比如德国将全套E-Ⅰ级潜艇的图纸送给苏俄 , 打造了潜艇部队 。
二是通过大量剥削农民财富 , 形成快速资本积累 , 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 , 直接建立第三次产业革命基地 , 用于发展重工业 。 例如 , 苏联通过苏维埃革命、兴办农业合作社等方式 , 大肆剥削农民利益 , 获得原始资源来发展重工业 , 只用了短短三十年就完成了西方需要上百年工业化的道路 。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发展历程和苏联十分相似 , 通过土地革命、大办人民公社、反右派等群众运动 , 积累必要大量原始资本发展重工业 。
总之 , 中国复制了苏联的模式 , 特别是通过大规模引入美国、日本等国先进技术 , 从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入手 , 补上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根基 。 而苏联直到解体也没有补上这一课 。 这是国运分野的国策之始 。

  • 第四次产业革命与美国、中国的崛起
美国从独立到现在仅仅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 可是它却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取得了无人撼动的地位 , 成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 。
特别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发生以来 , 美国引领了信息产业的变革 , 以IBM、微软、思科、苹果、谷歌、FACEBOOK等为代表的伟大企业先后崛起 。 而中国则依靠改革开放和巨大市场规模 , 大量引入美国先进技术 , 实现了信息通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 诞生了像阿里巴巴、腾讯、联想、华为等一批世界级互联网和信息科技企业 。
探究中美两国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崛起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两国都具备发展信息产业的完整基础设施要素(互联网、光纤、手机、卫星) 。 以中国为例 , 中国目前光纤宽带占比超8成 , 全球最高 , 4G普及率高出全球均值一倍多 。
中国目前拥有202个全球最高性能计算机 。 相比之下美国只有143个 , 排名第二位 。 日本拥有35个超级计算机位列第三 , 德国有20个排名第四 。 此外 , 世界上拥有全球通信导航网络的国家目前也只有中国、美国和俄罗斯 。
二是中国和美国拥有信息产业革命爆发的前提条件:相当规模的城镇化人口数量及相当体量的二、三产业规模 。
三是美国政府最早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 引领了产业的变革 。
同时 , 美国在IT、生物医药等领域拥有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研发人员 , 这也为美国的快速崛起提供了保障 。
四是中国利用美国围堵俄罗斯和反恐战争背景下需要与中国联盟的蜜月窗口期 , 大力从美国引进(几乎是复制)信息产业革命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 同时从德国和日本引入第三次产业革命(电气制造、重化工业等)先进技术 , 实现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 正是基于以上四点因素 , 信息革命的时代具备崛起条件的国家自然只剩中国和美国 。
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比较三、第五次技术和产业革命—中美之争的本质

  • (一)第五次科技与产业革命正在发生
前四次科技与产业革命满足了人类从吃饱、穿暖、住行电气化到社交网络化的物质层面需求 , 以生命科技与智能科技为支柱的第五次科技与产业革命则是满足人类更高层次需求——“有尊严的生存与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