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新闻|“武汉之夏”带你燃爆整个夏季
文章图片
6月21日晚 , 第43届“武汉之夏”开幕式在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小剧场 , 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拉开帷幕 。 该活动是武汉市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降低至三级后举办的首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 也是武汉“解封”后举办的第一场正式室内文艺演出 。 长江云、湖北之声FM104.6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 来自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环卫工人、志愿者代表等现场观看了演出 。 市领导胡树华、陈邂馨出席了活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整场晚会精心遴选了12个节目 , 由武汉邮政艺术团的《武汉跃起来》开场 , 其欢快的节奏立刻点燃全场 , 随后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 有木偶剧《千年礼颂》、女生独唱《洪湖水浪打浪》;有讲述武汉抗疫故事的楚剧清唱《医患情》和快板《一线抗疫群英赞》 , 有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男生独唱《未来可期》、相声《垃圾分类》 , 这一个个节目不仅展示了武汉市精彩的夏日生活 , 更是展现了武汉市民对复工复产和生活秩序重振的信心 。
“武汉之夏”作为首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 创办于1978年 , 迄今已成功举办42届 。 它是武汉市民参与度最高、活动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历史最悠久、地域特征最显著、时代感最强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 40余年来 , “武汉之夏”在各个历史阶段 , 在群众文化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
同历届“武汉之夏”一样 , 本届“武汉之夏”自6月起至9月底结束 , 将陪伴武汉市民整个夏季 , 长达百余天 。 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 。 今年的“武汉之夏”有着不同以往的新特色 。
从形式上看 , 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发展 , 今年 , “武汉之夏”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辟了线上阵地 。 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展演等多种方式 , 将在全市15个区 , 形成城乡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室内室外齐动的新格局 。
从规模上看 , 本届“武汉之夏”将组织开展街头音乐汇、民宿服装秀、民俗大派对、广场舞之夜、戏曲夏令时、夜武汉摄影、露天电影院和宣讲达人秀等八大系列活动 。 据初步测算 , 将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超过350场(含线上) , 受惠群众超过350万人次 。
文章图片
从文旅融合来看 , 各类活动将走进景区和景点 , 以文促旅 , 以旅彰文 ,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
从参与结构来看 , 既有专业院团、也有知名群众文艺队伍 , 既有知名艺术家、也有草根文艺爱好者 , 既有长期活跃在群众文化战线的老同志、也有喜欢文化的艺术小人才 。 有越来越多喜爱群众文化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 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
文章图片
“武汉之夏”的启动 , 是在向我们昭示 , 疫情没有压垮英雄的武汉人民 , 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武汉人民又回来了 。 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 , 重启后也将精彩依旧 。
为确保安全 , 举办单位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 本届“武汉之夏”开幕式专场文艺演出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展开的方式 , 目的就是让因防控工作需要而不能前来现场的市民可以通过视频、广播等收看收听方式一起感受 。 按照室内活动限流、限量规定 , 举办单位邀请了100名参加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志愿者、医务人员、环卫工人的代表现场观看 。 在安全措施方面 , 举办单位在恢复正常工作秩序之前 , 即已按规定委托专业消杀机构对开幕式场馆进行了集中彻底的消杀;开幕式之前 , 又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卫生大扫除;具体到观众进场 , 举办单位严格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 一是在单位大门口专设工作台和留观室 , 对观看演出的观众均施行体温测量、健康码扫描 , 并登记在册 , 发现体温异常者将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 , 并由安保和有关医务人员暂送留观室;二是在小剧场入口、后台等处配置一次性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液;三是对观众采取不隔排隔座位形式安排安全有序观看 。
推荐阅读
- 【】新闻调查:决战深度贫困
- 胖次资讯|王砚梅影评:《小岛惊魂》之人吓到了鬼?
- 掌上新闻|杨幂腿围到底有多细?当她站在栏杆前被拍到后,一时分不清哪个更细
- 央视新闻客户端|新一轮强降雨来袭 贵州省启动气象灾害(暴雨)IV级应急响应
- 央视新闻客户端|江西:考生若体温正常 考场内可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 央视新闻客户端|武汉普降大暴雨 城区出现积水
- 中国新闻网|日本东京都知事选举结束 日媒:小池百合子确定胜选
- 央视新闻客户端|小池百合子再次当选日本东京都知事
- 上观新闻|全城数千名新医护刚刚毕业,这些中加联合、多校联合培养的首届医学生更显特殊
- 上观新闻|张文宏:今冬可能面临第二波新冠疫情挑战,但美国巴西第一波高峰还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