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报会TB|当科考成果搬上B站发布:新时代科普事业的启示
2020年6月21日 , 哔哩哔哩(简称B站)联合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国首届“南极科普日”直播活动 。 这次活动 , 不仅国内网络平第一次独家连线南极中山站进行直播 , 同时还首次发布了中国科考队的一系列科研进展和珍贵画面 。
6月21日北半球的夏至日 , 同时也是南极洲最重大的节日——仲冬节 。 这天过后 , 南极的黑夜将与日递减 , 寓意最黑暗、最难熬时期终将过去 , 光明就在眼前 。 它并非官方节日 , 只是各国考察队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天举行欢庆活动 , 约定俗成 。
可以说 , 仲冬节是南极洲、“南极人”的专属节日 , 鲜为外界所知 。 即便在这个便捷的时代 , 南极依然是有些与世隔绝的空间 。
所以南极科考队和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群体的B站的结合 , 让人颇感意外 。 事实上 , 这场直播中还有许多的“首次”和“最”——
我国首个国产极地破冰船“雪龙2号”登上南极大陆;
本文插图
中国史上首次两艘破冰船同时作业 , 为规模之最;
在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人迹罕至的海域首次进行中层鱼采样 , 获取280多尾南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标本 , 其中至少17种鱼是我国南极科考首次获得;
同时 , 科考队还进行了海底沉积物采样 , 获取了18米长的海底沉积物柱状样本 , 打破我国历次南极科考柱状样采集长度纪录 , 对科学家研究南极和地球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
本文插图
新华社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选择与B站合作直播并发布科研成果 , 其实并不违和 。
众所周知 , 近两年B站开启了 “泛知识化”的破圈之路 。 在B站 , 学习类内容根本上是由网友的兴趣驱动起来的 , 如2013年 , 在外界对B站普遍认知还停留在ACG网站时 , 科技区就诞生了 。
科技是正经的“三次元内容” , 这件事并非纯官方推动 , 而是当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到需要科技内容时 , 反向推动UP主生产相关视频而造就的内容分区 。
经过多年耕耘 , 一批原创知识型up主如“罗翔说刑法” “芳斯塔芙”诞生并深受年轻人欢迎 。 而中国历史研究院、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普中国、我们的太空等权威机构入驻 , 也让B站形成了专业研究机构、职业研究员、兴趣爱好博主三个维度共同发力的科普传播矩阵 。
B站用户的学习意愿强烈、知识生产者内容扎实有趣 , 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学习氛围 。 这是这场活动可以在B站上举办的根本原因 。
回到活动本身 , 活动的策划也很亮眼 , 体现了B站、年轻人的审美和行为特点 。
如在连线南极中山站时 , 话题不仅限于日常工作的科普这种常规内容 , 还拓展到南极科考队员对家人的思念、对爱情的向往等话题 , 调动弹幕的积极性 。 还限于植入极光实录画面 , 主持人号召大家许愿 , 结果真就有许多弹幕刷“祝我考上复旦”“祝我找到女朋友”等等 。
本文插图
同时还植入了B站网友喜闻乐见的纪录片元素 , 通过纪录片形式 , 立体的介绍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生态环境 。
本文插图
B站上流行一句俗语 , 叫做“要素过多” , 你可以在许多不同种类的视频中看到这句话 , 主要用来形容一部作品受欢迎的元素很多 , 反过来 , 其实可以推导出 , B站作为一家拥有7000多个文化圈层的文化社区 , 所蕴含的“要素”过多 。
推荐阅读
- 综合科学|“实验6”号科考船成功下水 我国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 函数|连FIND函数都不会,难怪你要天天加班!
- 果壳|满屋子的灰尘天天扫地都弄不干净是咋回事?
- 驱动之家|Redmi综艺秀:独家冠名《天天向上》
- 雷科技|互联网赌局:天天撒币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中国新闻网|“探索二号”船三亚正式入列 中国深海科考再添利器
- 科考“探索二号”船三亚正式入列 中国深海科考再添利器(图)
- 科技天天侃|原创 iPhone12再爆猛料,苹果“祖传配置”终于淘汰,数亿果粉有福了
- 环球网|探访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生活区:厨房、蔬菜大棚一应俱全
- 财经界切分|襄阳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 海淘正品、天天低价、快捷配送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