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有一种战友,叫上阵父子兵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有一种战友 , 叫上阵父子兵
悠悠岁月 , 丝丝眷恋 , 拳拳亲情 , 萦绕着交通风貌和交通精神的传承 , 两代人的交通事业通过执着与坚守紧密相连 。 父亲节之际 , 一起回看记忆中的底片 , 那些精彩而灵动的交通故事 , 诠释着两代人对交通的挚爱 。 是传承 , 让底片永不“褪色” 。
和大桥同成长
光明网|有一种战友,叫上阵父子兵
本文插图

时继浩查看父亲时登军加工的钢筋 。
54岁的时登军 , 是中交一公局集团新田长江大桥项目的一名钢筋工 。 每天忙完 , 最惬意的就是在夕阳下点着一根烟 , 等儿子时继浩来看他 。
时继浩是重庆万州新田长江大桥北岸建设工地的一名现场技术员 , 2018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新田大桥项目 。 他工作踏实肯干、富于巧思 , 很快受到项目领导、同事的认可 。 可是第一次离家的时继浩十分想家 。
2019年3月 , 父亲时登军来到中交一公局集团万州环线项目 。 “儿子太想家了 , 我过来陪陪他 , 让他安心工作 。 ”
然而 , 以前主要干木工的时登军 , 来到钢筋加工厂集中配送中心时 , 等待他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施工领域 。 “来都来了 , 总不能打退堂鼓吧!”硬着头皮干的时登军 , 时常给自己打气 。 凭着一股韧劲儿 , 时登军不断学习 , 不到半年终于能独立加工钢筋 。
山城万州 , 暑期高温持续不断 。 一直生活在内蒙古的时登军浑身热起了痱子 , 成宿睡不着觉 。 “真想回家不干了 。 ”时登军萌生了退意 , 可看到儿子关切的目光 , 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 渐渐地 , 他适应了在工地的生活 。 看着新田长江大桥主塔一天比一天高 , 看着儿子越来越沉着能干 , 时登军十分欣慰——儿子和大桥共同成长 。
铁轨上的光
光明网|有一种战友,叫上阵父子兵
本文插图

张鹏宇与父亲张勤在照相馆留念 。
在我的印象里 , 父亲很少穿其他衣服 , 总是身着一身藏青色制服 。 对 , 就是照片里的这件衣服 。 我常去火车站接父亲下班 , 每次都能凭这身衣服 , 一眼看到人群中的父亲 , 然后飞奔着扑进父亲的怀抱 。 父亲一手牵着我 , 一手提着沉甸甸的工具包 , 满脸幸福地向家走去 。
我的父亲张勤是京承铁路北京电务段牛栏山信号工区的一名信号工 , 负责铁路道岔、信号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 。 受父亲的影响 , 我从小就对火车的汽笛声充满好奇——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什么时候会响起?内部构造是什么样子的?
至今想起 , 踩着铁轨数枕木是父亲陪我玩的最多的“游戏” , 父亲随身携带的工具也是我最喜欢的“玩具” 。
我们一家三口住在距离京承铁路顺义站步行仅5分钟距离的小院里 , 所以我常常缠着父亲 , 让他带我去看火车 。 还记得有一次 , 我软磨硬泡总算可以跟着父亲去值班 。 可刚到值班室没多久 , 父亲突然接了一个电话 , 提起工具包就出去工作 。 这对我来说可是个好机会 , 我乖乖待在值班室里 , “参观”各种检修工具 。
突然 , 天空一阵雷声 , 吓得我不敢乱动 , 使劲儿眺望远处的轨道 , 盼着父亲赶紧回来 。 瓢泼大雨中 , 一束手电筒的光在钢轨旁跳跃着 , 在信号机下 , 父亲仿佛披着一件闪闪发光的外衣 , 他已全身湿透 , 雨水顺着他的衣襟往下流 , 时至今日再次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 满是对父亲的心疼 。
三十多年如一日 , 父亲的言传身教 , 让我从小就与铁轨结下不解之缘 。 在父亲的影响下 , 我选择了入读铁路院校 , 现在已经是北京地铁15号线乘务中心的一名驾驶员 。
信号畅通保证列车畅通 , 设备安全保证运行安全 , 钢轨上的光 , 照亮了列车前进的路 , 也照亮了我的人生路 。 如今 , 我已为人父 , 还是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宣讲团的一名宣讲员 , 能把这一段段交通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孩子 , 分享给更多人 , 是我的幸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