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的失败者 张士诚为何还能得到民众的怀念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 , 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是其中最大的三支割据势力 。 朱元璋、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 , 统一了江南地区 , 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 作为失败者 , 张士诚并没有随着身死国灭而被人遗忘 , 仍然受到当地民众得到怀念 。逐鹿中原的失败者 张士诚为何还能得到民众的怀念。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 , 是元末泰州白驹场亭人 。 泰州地处东南沿海 , 盛产海盐 , 张士诚就和三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一起撑船运盐为生 。 元末朝政腐败 , 政府财政开支浩大 , 财政收入十分紧张 。 而盐业是当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 政府就通过大量增发盐引(食盐运销许可凭证)来增加收入 , 食盐价格不断提高 。 张士诚等人为了生活 , 就在运官盐的同时 , 偷偷贩运起了私盐 。贩运私盐在历代都是严重违法的行为 , 政府的处罚一向十分严厉 , 但贩运私盐的利润十分惊人 , 还是有不少胆大、敢于冒险的人铤而走险 。 因此 , 私盐贩子一向是培养反抗者的温床 , 如唐末大起义的起义领袖王仙芝、黄巢就是私盐贩子出身 。
张士诚贩运私盐之后 , 手头就比较宽裕了 , 他经常把钱分给穷人们 , 因此很得大家的拥戴 。 张士诚运的私盐主要是卖给当地的富户 , 这些富户知道张士诚干的是违法的勾当 , 常常欺负他 , 有的人拿了张士诚的私盐 , 还不给他钱 。 当地负责治安的弓手丘义欺负张士诚尤其厉害 。 1353年的一天 , 张士诚忍无可忍 , 就和自己三个弟弟以及李伯升等18个人杀掉了丘义和有仇的富户 , 并烧了他们的家 , 被称为十八扁担起义 。张士诚起事后 , 到附近地区招兵买马 。 在附近盐场干活的盐丁被劳役压迫得苦不堪言 , 纷纷响应 , 拥戴张士诚为领袖 , 张士诚的势力迅速扩大 。 当时 ,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 主力是1351年起事的红巾军 。 张士诚起事较晚 , 也不属于红巾军系统 , 他先攻下泰州 , 后来又占据高邮 。元朝政府派人招降张士诚 , 张士诚拒绝 , 在高邮自称诚王 , 国号大周 , 年号天祐 , 像模像样地建国了 。 张士诚占据了一点地盘就急于称王 , 有点不自量力 。 张士诚建立政权在起义军中是比较早的 , 一下就吸引了元朝政府的注意力 。 而且 , 张士诚占据高邮一带 , 控制了运河 , 阻断了江南向北方大都输送粮食和赋税的运河漕运 , 对元政府的生存影响太大 。 因此 , 元政府就把矛头对准了张士诚的大周政权 。
1354年 , 元朝丞相脱脱亲自率军征讨张士诚 , 元军集中了全国各省40多万军队 , 号称百万大军 , 杀向高邮 。 由于实力相差悬殊 , 张士诚的起义军只得退守高邮 , 元军把高邮团团围困 。 为了杀鸡儆猴 , 脱脱不接受张士诚等人的投降 , 宣称攻破高邮就要屠城 。 高邮城内的起义军只有几千人 , 粮食也逐渐减少 , 只能苦苦支撑 。这时 。 远在大都的元顺帝来了个神助攻 , 他听信谗言 , 罢免了脱脱的职务 。 元军群龙无首 , 军心动荡 , 张士诚抓住机会 , 率军冲出城来 , 大败元军 。 高邮之战 , 张士诚以少胜多 , 元军从此一蹶不振 , 张士诚顺势攻占了常熟、湖州、松江、常州、苏州等地 , 基本控制了江苏 , 地盘越来越大 。1356年 , 张士诚把都城从高邮迁到了苏州 , 从此开始对苏州11年的治理 。 就在这一年 , 朱元璋攻下了邻近的南京 , 两大势力的地盘接壤 , 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 。 刚开始 , 朱元璋写信给张士诚 , 表达友好之意 。 但在信中 , 朱元璋自比刘秀 , 把张士诚比作割据甘肃的隗嚣 。 张士诚很不高兴 , 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 , 还进攻朱元璋控制的镇江 。 朱元璋反击 , 张士诚的军队大败 , 还损失了能征惯战的弟弟张士德 。 张士诚迫于无奈 , 去掉了诚王的名号 , 向元朝投降 , 但仍保持自己的武装和地盘 , 实际上还是独立的状态 。
此时 , 在江南地区 , 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是三股最大的割据势力 。 陈友谅在西边 , 控制了江西、湖北一带 , 朱元璋在中间 , 控制了安徽一带 , 张士诚在东边 , 控制了江苏一带 。 朱元璋为了统一江南 , 进而统一全国 , 就必须先消灭陈友谅、张士诚 。 对于这两个对手 , 朱元璋有很清醒的认识 , 他认为 , 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 , 张士诚的特点是量小 。 志骄的人喜欢惹事 , 量小的人没有远大的志向 , 喜欢自保 。 如果先攻打张士诚 , 陈友谅必然会在背后偷袭 。 先攻打陈友谅 , 张士诚则不会有主动的攻击行为 。朱元璋对张士诚的分析是准确的 , 在朱元璋向西攻打陈友谅 , 两军爆发鄱阳湖大战的时候 , 张士诚果然没有趁机攻击朱元璋 。 反而趁朱、陈激战 , 无暇东顾之机 , 在1363年9月 , 张士诚又重新自立为吴王 , 任命弟弟张士信为丞相 , 占据的地盘南到绍兴 , 北到济宁 , 西到河南汝南、安徽阜阳和凤阳 , 东边直到大海 , 纵横两千余里 , 军队数十万人 , 盛极一时 。应该说 , 张士诚就是那种小富即安型的人 , 没有远大的志向 , 占据了一定的地盘后就不思进取 , 不理朝政 , 开始享受起来 。 朱元璋得知 , 说:我每件事都很操心 , 法令很严 , 仍然有人欺骗我 。 张士诚天天不出门 , 不管事 , 能不受欺骗吗?上行下效 , 张士诚手下的群臣都是穷人出身 , 一旦发迹 , 也都建大房子 , 装饰各种园林 , 养歌女 , 购图画 , 搜罗民间各种奇石名木 。 张士信也不怎么管事 , 信任手下的谋士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 , 当时有民谣称:“丞相做事业 , 专用黄、蔡、叶 , 一朝西风起 , 乾鳖!”丞相 , 指的是张士信 , 西风 , 指的是西边朱元璋的军队 。张士诚喜欢招揽文人墨客 , 只要是读书人 , 不管有没有才能 , 都送车马和房子、家具 。 因此 , 有许多读书人前来投奔 ,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都曾在张士诚手下当过谋士 。 张士诚对手下将领也很宽厚 , 打仗前 , 很多将领们装病 , 索要官爵、田地、住宅后才肯出兵 , 张士诚往往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 将领们打了败仗 , 丢失地盘 , 张士诚也不追究责任 , 过一段时间 , 又会重新任用这些败军之将领兵打仗 。 可以说 , 张士诚是个好人 , 但不是个合格的帝王 , 他的妇人之仁最终害了他 。张士诚对民众的治理也比较宽松、仁厚 。 张士诚是底层百姓出身 , 深知元朝的苛捐杂税对百姓的伤害 。 因此 , 张士诚建立政权后 , 取消了农民拖欠元朝的所有赋税 , 并把当年四成的赋税返还给农民 。 他还颁布了《州县农桑令》《州县兴学校令》 , 设立劝农使 ,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 推动教育文化的普及 , 做了很多惠及民生的实事 。在乱世中 , 民众的要求不高 , 能够安居乐业就是太平盛世了 。 而张士诚不对外扩张 , 推行保境安民的政策 , 赋税也不重 , 对普通百姓来说 , 张士诚控制的江浙一带 , 简直就是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 特别是 , 张士诚在苏州苦心经营11年 , 使苏州百姓得到了实惠 , 得到了百姓们的普遍拥护 。 当时有民谣称:死不怨泰州张 , 生不谢宝庆杨 。 泰州张就是张士诚 , 宝庆杨是盘踞在浙江的籍贯宝庆的元朝将领杨完者 , 他的部队军纪很坏 , 烧杀掳掠 , 与张士诚的部队恰成鲜明对比 。1366年 , 朱元璋开始向东讨伐张士诚 , 张士诚的军队节节败退 。 1367年 , 朱元璋的军队攻破苏州 , 张士诚被俘 , 但他拒不投降 , 绝食数天后上吊自杀 。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后 , 对他曾控制的苏南地区进行残酷的压榨 , 对其他地方减轻赋税 , 唯独对苏南一带加重赋税 , 百姓负担十倍于前 。 朱元璋还把当地有钱的十几万富户 , 强行迁到安徽凤阳等地 , 这就是所谓的洪武赶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