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蛋篇(一)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 汉字是华夏文化(或曰国学)的载体 , 殷商甲骨文是现行汉字的起源 , 所以殷商甲骨象形文字就是华夏传统文化(国学)的源泉 。 但是恐怕很多人不是很清楚 , 自甲骨文造字伊始 , 华夏文化以及生活在华夏地区的这个族群 , 即严格地限制普通人的言论自由 , 而这正是现今论坛流行口罩现象的真正根源 。比如“言”:甲骨文的言字从䇂从口 , 䇂从干从二 。 二 , 即甲骨文的上;干 , 乃殷商时期的军旗 , 所到之处必有一番杀伐屠戮 , 故有侵犯之意 。 因为殷商时期即自发产生等级观念 , 而以犯上为重罪 , 故《说文》云:“䇂 , 辠也”;“辠 , 犯法也” 。 口 , 《说文》:“人所以言食也” 。 由此可见 , 最初创造这个 “言”字的殷商古人 , 他的本意就是代表政府公开宣布 , 对于一般二般的普通人来说 , 说话本身就属于严重犯罪行为 。 那么 , 为避免受到法律的严惩 , 最好是禁言 , 特别是某些明显不利于政府的言论 , 则尤要严禁 。我们要知道 , 作为民族共同的文化纽带 , “言”这种行为触犯法律的极大可能性而必然产生的恐惧感 , 一直流传到今天 , 历经了三千多年 , 早就融入民族的骨髓 , 以至于构成所有人共有的恐惧症 , 只是某些国学爱好者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意承认而已 。很可能当初造“言”字的那个殷王想得比较简单 , 他以为只要用严刑峻法就能够禁锢住平民百姓的言论 , 然而后来的社会实践证明 , 这种做法根本行不通 。 因为 , 人长着嘴 , 除了吃饭, 总要想方设法说点什么 , 即便有严刑峻法的威胁 , 也总有憋不住的人 , 铤而走险 , 总有憋不住的时候 , 至少可以喃喃私语 , 而王朝司法机关对喃喃私语根本无从察觉(须知殷商时期还无法做到对老百姓实时监控) 。 有鉴于此 , 聪明的周王又造了一个“语”字。 “语”从言从吾 , 言是说话 , 吾是自我 , 故“语”字的本意 , 就是公开宣布 , 允许普通人在没有别人的情况下自己对自己说话 , 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自言自语 。 毫无疑问 , 只要不发出足够大的声音 ,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自言自语 。 由此可见 , “语”字的出现 , 表明西周王朝的言论管控 , 比殷商时期有了一点松动 , 这固然可以看作是一种历史进步 , 但是我们仍然要明白 , 从那以后 , 华夏民族的言论自由一直局限于“私语”环境 。再看一个“舌”字:甲骨文的舌字从干从口 , 《说文》:“干 , 犯也”;“犯”即狗咬人 , 形容以下犯上 , 不可容忍 。 由此可见, “舌”的造字本意是 , 你只要一开口说话 , 就有犯上作乱之嫌 , 这其实也等于公开宣布 , 平民百姓最好不要使用舌头的发音吐字功能 。在古代的造字者看来 , 只有最高统治者可以随便大声说话 , 所以“司”、“后”、“君”、“聖”这些表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字都有口旁 , 而且口还挺大 , 表示他们的工作性质就是说话 , 而且他们所说的话都是金口玉言 , 非常重要 , 普通百姓必须无条件遵照执行 。 这主要是因为 , 造字是最高统治者的特权 , 造字的人 , 原本就是君(司、后) , 后来到了西周 , 君降格为地方诸侯 , 最高统治者改称天子 , 天子的使命就是上承天意 , 下喻凡人 , 故命为聖 。总之 , 实际上 , 华夏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提倡、鼓励言论自由的内容 , 全都是限制扼杀普通人言论自由的内容 , 扯蛋文挂一漏万 , 欢迎网友补充 。 最后提醒一句 , 凡传统文化(国学)爱好者 , 你们上凯迪吃了口罩 , 不得有丝毫的抱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