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Plus客户端|商业化迎来破局?,国内首个AI辅诊软件三类证获批( 二 )


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研发的新冠肺炎AI检测技术 , 在近170家国内医院上线应用累积临床诊断病例超34万 , 之后更是走出国门驰援日本抗疫 , 助力当地的病例筛查 。
南方Plus客户端|商业化迎来破局?,国内首个AI辅诊软件三类证获批
文章图片
日本医疗科技机构JBC上线阿里云新冠肺炎AI诊断技术 。
AI医疗抗疫的场景也远不止在院内 。 在复工复产阶段 , Airdoc研发的视网膜识别算法 , 通过给员工视网膜扫描拍照 , 结合人工智能传感器分析 , 成为排查员工复工风险的“利器” 。 “我们通过眼底照片已经可以识别包括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内的50多种疾病 , 通过帮助企业批量排查 , 可以快速判别员工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风险级别 , 从而分析哪些是重点保护对象 。 ”Airdoc创始人兼CEO张大磊告诉采访人员 , 疫情期间这套AI系统已经筛查超过百万人 。
商业化未来关键在产品
从资本一路簇拥中走来的AI医疗 , 如何进行商业化变现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 此前首张“出生证”迟迟未能落地 , 资本也从狂热中逐渐降温 。 对于AI创业公司而言 , 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 意味着前路难以为继 。 而拿下注册证 , 显然是个良好开端 。
张大磊分析认为 , 对于影像辅助诊断类产品来说 , 主要应用场景在医院内 。 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 意味着可以有申请单独物价收费或进入医保的资格 。 不过 , 商业化路径也并非只有医院临床应用一条 , 张大磊指出 , AI产品与政府疾控部门、体检中心、第三方检验中心、保险公司等都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 未来商业化模式是多维度的 。 “AI医疗能否走通商业化路径 , 本质上还是由产品价值决定 。 ”张大磊预计 , 随着疫情缓解 , 明年会有更多AI企业拿下三类证 。
对此 , 联影智能有关负责人也认为 , 医疗AI产品的规模化变现需要建立在产品成熟、过硬的基础上 , 拿证不是医疗AI公司成功的充分条件 , 可以算是一个必要条件 。 “联影智能成立两年多 , 已完成20余款产品的研发 , 落地300多家医疗机构 , 广泛应用于医院临床与科研项目中 。 应用场景是AI落地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 我们在推进医学影像AI落地的进程中正不断构建出一系列较为清晰且立体的应用场景 , 实现AI多维落地 , 做医生‘上瘾’的AI 。 ”
“拿下首张三类证 , 是医疗AI打通商业化的起点 , 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 ”李晶珏表示 。 据悉 , 目前BioMind“天医智”其他系列产品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及三类证注册申报 。 ““基于单部位、单病种等单一场景的AI应用 , 临床的应用价值有限 , 只是医疗AI发展的过渡 。 实现多部位、多病种的AI应用 , 是我们未来的产品整体研发方向 。 ”
【采访人员】严慧芳
【南方Plus客户端|商业化迎来破局?,国内首个AI辅诊软件三类证获批】【作者】严慧芳
健康生活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