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文|年度最高分国剧启示:悬疑剧的人文主义气质为何难得?( 二 )



最新热文|年度最高分国剧启示:悬疑剧的人文主义气质为何难得?
本文插图
层层递进 , 用段落去回答段落 , 《隐秘的角落》某种程度更像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悬疑电影 , 甚至在一些基础的视听语言上 , 也有点“反传统悬疑” 。 比如它打破传统悬疑剧通过快速剪辑突出紧张刺激的感觉 , 在镜头语言上反而通过一些电影式的长镜头和带有呼吸感的手持镜头 , 制造了另一种独特的沉闷气氛 , 让剧情在推进上扣人心弦 , 但在关键处又留有余味 。
类型化的破与立
悬疑剧的有机创新“难”在何处?
不难理解 , 悬疑剧历来是国产类型剧市场中的“难题”所在 , 能够兼容可看性和发散性的优质作品凤毛麟角 , 这也为受众市场迎来了更多审美期待——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优质悬疑剧?
《隐秘的角落》提供了这样一种启发类型创新的样本价值:除了“悬疑+人文”的总体思路指导 , 还能够在形式、主题等层面寻求既破也立的尝试 , 探寻现实主义旨归之下人文关切与戏剧性表达之间的平衡 。
朱朝阳次次考试年级第一 , 当她妈妈被老师提醒孩子“有点内向 , 在学校几乎不跟其他同学来往”后 , 也直接反驳“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 , 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 。 其实我还真怕朝阳跟一些坏小孩瞎玩 , 耽误了学习” 。 惊鸿一瞥 , 虽未进入家庭空间 , 但已经把家庭空间的压抑描摹得淋漓尽致 。
最新热文|年度最高分国剧启示:悬疑剧的人文主义气质为何难得?
本文插图

课本吗?家长在教育中又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姿态?作为悬疑剧类型化的一份吃重的探索 , “优质内容+社会议题”的组合让《隐秘的角落》寻得了不少着眼在类型高度上的变化 。 作为剧集推手的爱奇艺 , 没有把想象力局限在诸种传统的警匪破案叙事 , 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 , 在亲子沟通、儿童成长等社会议题上下功夫 , 借由多线叙事完成对于某种社会人文生态的深描 。 仅仅是剧集开篇 , 张东升在家庭里的隐忍求全、朱朝阳夹杂在离异父母间的习惯性“成熟” , 甚至老陈警官不被老婆接受的职业认同 , 都得以顺理成章地铺开 。
最新热文|年度最高分国剧启示:悬疑剧的人文主义气质为何难得?
本文插图
这部剧虽短 , 但意涵颇为丰富 , 该有的场景伏笔都会不紧不慢地被逐一道来 。
短剧集的张力重塑着悬疑剧作的特质 , 通过现实主义的挖掘和深耕 , 爱奇艺从故事情节、逻辑架构、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引发观众对社会、对人生的更深层次思考 , 于不同层面构筑精品剧集 。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 因为现实往往追求的是更直接的表达 , 但艺术人文又强调峰回路转的领悟 。 朱朝阳接受另外两个“野孩子”的过程便值得回味 , 他用一根长头发夹在柜子缝中间做记号 , 当买完早饭回家看到长头发还在 , 他大呼一口气 , 这也成为三人友谊真正建立起的转折点 。

最新热文|年度最高分国剧启示:悬疑剧的人文主义气质为何难得?
本文插图
在悬疑剧的外衣下嵌有一个关照社会现实的命题 , 这种嫁接糅合如若处理地不妥当则难免让剧情沦于割裂 , 但《隐秘的角落》却处理得十分周全 , 在观看时长大幅缩短的同时 , 逻辑衔接和故事搭建都毫不逊色 。
更出彩的是 , 社会议题贴近家庭生活和儿童成长 , 不管是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素质教育的看法 , 还是警察代表的社会角色主动对青少年的帮扶等 , 该剧都传递出关注儿童成长的温暖现实关照 。 当观众看到朱朝阳的父亲连儿子考第一名都要牌友提醒 , 衣服洗得发白也从不关心时 , 这些情节反而凸显出十足的教育意义 , 同时促使他们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 多陪伴、多关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