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三心”勇做新时代“攀登者”

“珠穆朗玛” , 藏语意为“大地之母” , 这个终年屹立于中尼边界的“世界最高峰” , 让无数朝圣者心驰向往 , 她是地球上与天最近的地方 。 她是“攀登者”的极限挑战 , 很多人穷极一生努力着、准备着 , 只希望有一天能一睹“巅峰”的“芳容” , 但至今成功登顶者寥寥数人 , 有的半路折返 , 有的长眠于“冰雪世界” , 无论每一位“攀登者”经验有多丰富、准备有多充分 , 面对看似平静的“珠峰” , 从与她“亲密接触”的那一刻开始 , “严峻”的考验才真正来临 。 5月27日 , 我们共同见证“英雄们”冲顶 , 新的“珠峰”高度将载入史册 , 书写新时代中国“攀登人”新篇章 。善变的珠峰与不变的“初心” 。 相较于46亿年的地球 , 因“造山运动”诞生的“珠穆朗玛峰”仅6500万年 , 可谓“青年才俊”、“风华正茂” 。 她时而宛若天仙、时而孤傲不可一世 , 让人永远琢磨不透她的“脾气秉性” , “变”成为延续生命的过程 , 释放出地球上最原始的力量 , 赓续世间万物生长的自然法则 。 有这么一群人 , 他们肩负国家使命、人民重托 , 在空气稀薄、鸟兽无迹的“世界之巅”拼命“求索” , 挑战身体极限 , 与恶劣环境抗衡 。 1960年在登山装备极其简陋的情况下 , 3位攀登队员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 实现了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 , 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飘扬 , 更是让身处国家艰难之中的国人倍加振奋 。未知的前方与已知的“决心” 。 “珠穆朗玛峰”存在太多的未知 , 看似冰雪覆盖的前方 , 稍不留神浮冰下就是万丈深渊 , 随时出现的暴风雪天气向来者宣告“我才是这里的主宰” , 雪崩会“愤怒”地摧毁踏过的印迹 , 甚至生命 。 完成登顶无异于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 但中国人向来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 , 一代又一代中国攀登者以顽强不屈的品格向“珠峰”发起挑战 , 测量高度更是国家的责任、国人的骄傲 。 1975年 , 9位中国攀登者首次将觇标带上珠穆朗玛 , 8848.13米这一数字影响世界30年 。 人的认知、“珠峰”环境、设备仪器都在发生改变 , 严谨是科学应有的态度 , 是探寻事实的本真 。 2005年 , 中国攀登者在更新对“珠峰”认知的情况下 , 第二次成功登顶 , 测得“珠峰”高度8844.43米 , 再次登上“世界屋脊” , 彰显了一个有责任大国的担当 , 更展现了攀登者“不达目标不放弃”的决心和勇气 。无畏的前行与敬畏的“真心” 。 即使知道越到最后越发艰难 , 身心俱疲、体力透支 , 但队员们心怀信仰 , 他们知道每前进一步就更接近目标 , 就能尽快把五星红旗插在峰顶 。 2020年5月27日 , 最后发起冲顶近9小时 , 上午11时 , 在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地方 , 中国8名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成功登顶 , 这离不开先前6名先锋修路队员修通了至顶峰的攀登路线 , 为后续部队架起“生命线” , 铺设好“中国梯” 。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队员们前行的脚步 , 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巨作” , 队员们满怀敬畏之心 , 以虔诚之心用脚步丈量“来自远古的馈赠” , 力求最大限度保护好人类宝贵的财富 。 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满怀热忱、砥砺奋进 , 在锻造与磨砺中淬炼成长 ,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 , 向心中的目标勠力前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