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崛起,谁是真正的“K歌之王”?( 二 )


线上有内容 , 线下有使用行为 , 彼时的在线K歌平台纷纷试水“O2O”模式 。 再进一步 , 推出小型KTV , K歌平台想做的是打通更多场景 , 冲破工具类产品的增长天花板 。
但如今 , 无人自助KTV已难现当年风光 。
虽然如此 , 试水线下K歌房抓住了一大核心要点——社交性 。 K歌和观影类似 , 消费内容的过程 , 实际承载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 而空间更小的自助KTV , 则将K歌社交场景进一步细化 , 三五好友逛街时也可高歌一曲 。
K歌、观影 , 和兴趣高相关的内容场景都会充分释放社交属性 , 这在Z世代群体身上更盛 。 一方面 , Z世代是互联网原住民 , 大量内容消费和社交行为会集中在线上完成 。
另一方面 , Z世代的兴趣交友特性更为明显 , 圈层文化尤为盛行 , 例如重度二次元用户会在B站找到共鸣 , 热爱长尾歌曲的乐迷会向网易云音乐集中 。
而伴随Z世代的成长 , K歌赛道也走向新阶段 。
2018年的音遇 , 最活跃的板块是连麦K歌;2019年的唱鸭主打弹唱 。 这类产品首先捕捉到用户的音乐兴趣 , 再结合功能微创新激活人们的玩乐天性 , 这契合Z世代的用户诉求 。
音街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为充分满足年轻人需求 , 其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编曲工具“一键Remix” , 即为用户提供自动混音功能 , 更改原有作品编曲 。 目前“一键Remix”已支持未来低音、蒸汽波、复古放克等五种年轻人十分喜爱的音乐风格 。
据地歌网了解 , 音街团队曾尝试用蒸汽波风格改编《月亮代表我的心》 , 有网友听完后点评道:一下子就觉得在跟嫦娥玉兔手拉手的漫步95年的涩谷区 。 这样的“随心改编”也颇受95后欢迎 。
看来 , 在线K歌8年后的新战场 , Z世代会是重要主角之一 。
不过 , 音街“出街”之后 , Z世代又为何“出街”?他们表现出何种不同的用户特性?而音街乃至网易云音乐又能否抓住Z世代的窗口期?
Z世代“出街”
Z世代为何正成为互联网平台开发的富矿?
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逐步消失 , 平台间正持续开展存量竞争 。 与此同时 , 各家公司更注重对细分增量市场的挖掘 。
由于政策的开放 , 国内新增人口数正逐步攀升 。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达1465万人 , 出生率达10.48‰ , 降幅较2018年有所减少 。
新生儿的增长 , 对互联网平台而言是巨大的机会窗口 。 产品品牌在用户年轻时即抢占心智 , 伴随年龄增长逐步强化使用习惯 , 最终形成产品与用户的长期陪伴关系 , 迁移成本无形间被拉高 。 当今涌现的新社交产品皆有此意 。
但要吸引连马化腾都看不懂的95后 , 于产品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
如前所述 , Z世代一出生就是互联网原住民 , 其个性独特 , 例如敢于展示自我 , 在擅长的兴趣方向上敢于表达 , 这在音街等K歌软件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
【|Z世代崛起,谁是真正的“K歌之王”?】更重要的是 , Z世代形成了以兴趣为核心的社交圈层、消费行为 。 据《95后兴趣报告》显示 , 73%的95后表示自己有兴趣 , 其中尤以游戏(58%感兴趣)和音乐(62%感兴趣)最盛 , 而有85%的95后都曾为兴趣付费 。
95后更愿意为自我兴趣投资 , 与此同时 , 用户之间在共同兴趣上产生话题与情感共鸣 , 久而久之建立起社交关系 , 形成兴趣圈层 , 这是95后典型的社交路径 。
这一特征在音街上亦有所表征 。 虽然目前产品正处于起步阶段 , 但音街用户已经有了共同的“绰号”——gai友 , 同时还自发形成约歌小组、K歌接龙小分队等社群 。
组圈子、约同好 , 音街对95后有着独到的吸引力 。
所以 , 在Z世代用户群体快速增长 , 以及独特的产品需求之上 , 在线K歌平台纷纷“玩出新花样” , 尝试以更具玩乐体验感的产品特性来触达用户 , 音街自然也在其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