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中国在其他国家搞过租界么? | 地球知识局( 三 )


就此 , 在1884年4月2日 , 《仁川口华商地界章程》双方最终正式签订 , 标志着大清帝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处租界 。
这一年 , 朝鲜的开化派发动了甲申政变
宣布朝鲜脱离清朝而独立 , 被袁世凯镇压
此时的朝鲜已是从上到下的反清
导致租界条约签订遭遇到种种阻力
也预示着清政府正在失去对朝的控制
(图片:Percival Lowell/wikipedia)▼
朝鲜|中国在其他国家搞过租界么? | 地球知识局
本文插图

然而《章程》的签订并不代表所有的分歧全部结束 , 万事大吉 , 后续的争端还在等着 。 例如对于清租界平地方面一直就是令双方无法正式达成协议的一件事 , 最终的解决方法为 , 由清国自己主持平地工作 , 不再由朝鲜代理 。 由于平地办法的更改 , 《章程》在后来也就此变更新规 , 随之更改 。
拓展租界
租界设立之后 , 清-朝之间的贸易也在迅速发展 , 在朝华商也不断增多 , 因此清方也想试图扩展仁川清租界 。 《章程》的规定为这一想法提供了便利可操作性的条约依据 , 就在第一条中明确规定“日后华商驻满 , 应更扩充地址 , 待广招来” 。
在1886年 , 华商禀请仁川商务官扩充租界 。 但扩界一事此时并不是朝鲜单方面说了算 , 必须走一个象征性的流程 , 要向“太上皇”袁世凯请示 , 当然袁世凯也赞同扩界 , 扩界的地点选在了三里寨地方 。
那当然是同意
(图片:Wikipedia)▼
朝鲜|中国在其他国家搞过租界么? | 地球知识局
本文插图

不过像之前签订《章程》的情景一样 , 此时的朝鲜已经萌生了强烈的自主意识 , 使得清朝双方围绕三里寨华界拓展的谈判持续非常之久 。 朝鲜仁川监理对清方拓界一事表现得多有异议 , 表示拓界这件事情 , 之前其他租界没有发生过 , 而且所拓地盘也没有经过朝鲜政府准许 , 不敢擅自施行 。
随即 , 袁世凯要求朝鲜政府进行拓界 , 朝方在明面上也表示同意 , 但过后几日又回绝了清方的提议 , 理由大体还是原先那一套 。
这一下彻底激怒了袁世凯 , 他随即照会朝鲜 , 暗示不要因为这种小事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 。 在清方强大的压力下 , 朝鲜方面只能改变态度 , 将派专员勘测三里寨 。 然而随后不久 , 朝鲜方面又一次“反悔” , 试图劝说袁世凯另觅他址 。
朝鲜之所以反复无常 , 不想让三里寨成为租界 , 究其原因还是这里的区位太重要了 。 这里距离之前的仁川清租界稍远 , 但是襟山带海 , 地势较为宽阔 , 同时又离首都汉城很近 , 扼守着仁川-汉城之间的重要往来孔道 , 拱手让给华商于朝鲜利益不合 。
左右为难的朝鲜这次选择了三里寨附近另一处空旷地带 , 推给清方 。 但袁世凯还是不接受这个建议 。
朝鲜最终还是架不住袁世凯的压力 , 勉强同意了三里寨租界 。 1887年 , 双方正式拟定《三里寨扩充华界章程》 , 得了便宜的清方也做出了一些让步 , 例如新租界范围缩小以及将来三里寨原住民由于租界建设必须迁移之时给予资助 。
仁川清租界就此正式全部定型 , 然而仁川清租界的性质 , 并非与当时清朝的外国租界以及朝鲜的其他外国租界完全相同 , 仍带有之前宗藩关系的色彩 。
租界本是名义上的平等国家 , 在当时的国际法框架下进行的一种实质上的掠夺行为 。 而大清国本是朝鲜的宗主国 , 对其全国事务都有名义上的话语权 , 也学西洋人开设租界 , 似乎多此一举 。
而中国的第一个租界在1845就开始设立了
(图片:Wikipedia)▼
朝鲜|中国在其他国家搞过租界么? | 地球知识局
本文插图

但矛盾的现象总有其原因 。 当西方外交观念传入东亚 , 大陆王朝最强的挑战者日本又在勃兴时 , 传统的中华世界秩序已经无法真正维持旧有的东亚秩序 。 即使是面子上强硬的大清国 , 也不得不应用近代西方国际法的规则来维持旧有的关系 , 一方面劝导朝鲜对外开国 , 一方面又在宗属原理上套用国际法的宗主国原则 , 这就造成了当时“一个外交两种体制”的过渡性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