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元璋幼年父母双亡,地主刘继祖给块坟地,投资获明朝300年回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大多数人心中 , 明太祖朱元璋绝对是一个嗜杀成性的暴君 。
从他登基之后的诸多举动 , 我们似乎的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 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 , 明朝建国之后四大案几乎将开国功臣诛杀殆尽 。
也正因此 , “可以共患难 , 不能同富贵”成了人们对朱元璋最直观的评价 。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从他对待自己发迹前的恩人的举动 , 我们其实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
朱元璋出生于元末一个底层佃户的家庭之中 , 所谓“佃户” , 就是依靠给地主种地为生的农民 。
这些佃户 , 往往是因为无法应付朝廷的沉重赋税徭役 , 才将土地典卖并委身给他人耕作的 。 他们同时遭受朝廷和地主的双重剥削 , 可想而知生活条件非常困顿 。
但这还不是最苦的 , 在朱元璋十七岁那年 , 他的家乡濠州遭遇了连续数场可怕的灾荒 。 接踵而至的旱灾与蝗灾过后 , 只留下颗粒无收的农田与欲哭无泪的农民 。
早已沦入赤贫的朱元璋一家 , 再也无力承受这些灾难的打击 , 不到一个月内 , 他的父亲母亲和大哥 , 在这场饥荒中纷纷饿死 。 只留下他和他体弱多病的二哥在世上苟延残喘 。
家人的死亡 , 仅仅只是第一重打击 。 在父母兄弟接连去世之后 , 十七岁的朱元璋面临的是更加现实的问题:亲人的尸身如何安葬?
作为佃农 , 朱元璋一家根本无方寸土地来安葬自己的亲人 , 万般无奈之下 , 朱元璋只好去向雇佣他们耕地的地主刘德求助 , 希望他能看在往日家人们为他辛苦劳作的份上 , 给他们留下一块可以容身的坟地 。
但是 , 吝啬的刘德丝毫不念往日的人情 , 不仅不答应朱元璋的恳求 , 更是毫不留情地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赶了出去 。
对朱元璋来讲 , 无法安置亲人尸身的痛苦 , 也许不比亲人离世的打击来得一丝一毫轻松 。 当时的凄怆和悲凉 , 直到他登基称帝后依然无法释怀:“朕昔寒微 , 生者为衣食之苦 , 死者无阴宅之难 , 吁 , 艰哉——《凤阳县志》 。 ”
就在朱元璋感到绝望的时候 , 他的另一位同乡刘继祖得知此事 , 赶了过来 。 这位刘继祖实际上还是地主刘德的远方亲戚 , 但与一毛不拔又不近人情的刘德相比 , 刘继祖却显得颇为仁义 。
他既同情朱元璋兄弟的悲惨境遇 , 又感动于他们在如此艰难的时刻依旧不忘埋葬至亲 , 因此他将自己名下的一小块田地送给了朱元璋 , 让他们在这块田地里安葬自己的亲人 。
在安葬完双亲及大哥后 , 朱元璋与二哥商量 , 决定外出闯荡谋求一条活路 。 而这之后 , 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金鳞本非池中物 , 一遇风云变化龙” 。
谁也没有想到 , 那个曾经连自己双亲都无力安葬的穷小子 , 摇身一变 , 竟然成为蒙元的掘墓人 , 并与天下英雄角逐中原 , 最终成为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 。
此时 , 曾经扶危济困的刘继祖已然作古 , 但他的子孙依旧在凤阳县生活着 , 并且幸运地等来了还乡祭祖和报恩的朱元璋 。
洪武十一年 , 明太祖朱元璋封已故的刘继祖为“义惠侯” , 其子孙后代同样享受这一世袭罔替的爵位 , 于是刘继祖一脉得以“与明朝相始终” 。
锦上添花远不及雪中送炭 , 刘继祖的善行看似是无心之举 , 但就像《红楼梦》中所说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乐善好施广结善缘 , 在朱元璋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 , 可能才是他的家族得以兴旺发达的关键吧 。
刘继祖一脉的显贵 , 可以说是刘继祖乐善好施的回报 。 而曾经在朱元璋最为困厄之际 , 拒绝施以援手的地主刘德的结局 , 才是整个故事最让人感慨的一部分 。
推荐阅读
- 谈古论今说历史|说出答案,朱元璋为何能够夺得天下?朱元璋的一段话
- 历史的璀璨星空|朱元璋把徐达灌醉后抬上龙床徐达酒醒后,朱元璋为何放心了?,原创
- 海叔说|大娘送上热汤,朱元璋衣锦还乡后是这样报答的,朱元璋饿晕在街上
- 子彧书生|不认识朱元璋还与他喝酒,最后官升十级,一个小官偶遇朱元璋
- 铲史人|没人敢回答,百年谜案由此埋下伏笔,朱元璋临终前问了一个问题
- 杨哥说历史|至今仍被膜拜不已,朱元璋在钱上刻了什么字?就解决了世界难题
- 母婴护理常识|刘邦最屈辱的定国之策,结果被朱元璋反过来执行,网友:大明霸气,原创
- 雨晖游戏迷|朱元璋怎么都没想到,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刘伯温去世后
- 文艺倩|这个责任真的只推给朱元璋?,明末明军经常吃败仗
- 战争与荣耀|命运被皇权掌握,前半生坎坷,后半安稳!,她是朱元璋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