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哥观史|才坚定不移地将皇位传给朱标一脉?,朱元璋是因为太喜欢朱标( 二 )
文章图片
现在总有人将朱元璋培养朱标 , 传皇位于朱允文 , 看做是对朱标偏爱 。 实际上储君体系的建立就只是继承法则的创立 , 并没有牵扯太多主观偏好 。 有人为了证明这种偏爱 , 引用朱标出生时朱元璋的那句“到此山者 , 不患无嗣” , 而仔细推敲当时的环境 , 朱元璋已经将集庆(今南京)视为掌中物 , 又“喜当爹” , 双喜临门定然激动 。 关于此类评价别的儿子也有吧 , 比如朱棣出征漠北得胜 , 朱元璋也是欣喜若狂的评价道“肃清沙漠者 , 燕王也!”
文章图片
说到继承法则的创立 , 朱元璋和那些元朝投降的官员应该无比重视 , 被他们推翻的元朝就是出现了“累世争袭”的内部问题 。 当然元朝的继承法则带有民族特色 , 忽里勒台与幼子守灶的冲突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未处理好 , 这才导致整个蒙古帝国乃至元朝 , 都不能在政权过渡时顺利推出新君 。 所以朱元璋在吴元年称王时 , 就奠定了朱标的世子地位 , 这时候的朱元璋并不能排除以后还会生出更喜爱的儿子吧!
文章图片
顺着这个角度往后看 , 朱元璋称帝后 , 朱标自然是由世子升格为太子 。 到了洪武三年(1370年) , 朱元璋设立大宗正院(宗人府原型) , 掌皇族内部事宜 , 由次子朱樉任宗人令 , 三子朱棡任左宗正 , 朱棣任右宗正 , 这不也是以年龄顺序为标准的人事任命吗?回看前文说的小农思想 , 是否就是封建自耕农家里几个儿子分家的过程?
此时的任命以长幼有序为原则 , 之后的藩王分封也是这个原则 , 朱樉被封到关中做了秦王 , 朱棡做了晋王、朱棣为燕王、五子朱橚为周王、六子朱桢为楚王、七子朱榑为齐王 。 何要着重提出这个封分王爵呢?因为在古代封王体系中 , 以春秋时期称霸国家单字名号封王的视为尊 , 比如秦王 , 就远比中山王高贵;晋王又远比三家分晋后的赵、魏、韩更尊贵 。 所以这个分封顺序也是以长幼对应尊卑 , 也不参杂个人的喜好 。
充分非必要条件的“喜欢”由何而来
虽然朱元璋喜欢朱标并非立储的主要因素 , 但毕竟是一个加分项 , 那么朱元璋为何就这么喜欢朱标呢?除了嫡长身份 , 很多人认为这是朱标的仁慈形象饱受朱元璋喜爱 , 其实朱元璋真的欣赏仁慈之主吗?我想也未必吧!反而我觉得朱标的仁慈形象就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 , 因为他要完成军事政权向文治政府的转变 , 因而培养多年的储君必然要树立仁治形象 , 而他自己则站在台前遮风挡雨 , 扮演黑脸包公 , 致力于政治清扫 。 父子两人一个黑脸 , 一个白脸的双簧戏 , 主导了洪武时期的政治 , 也为朱标建立起官僚基础 。
文章图片
朱元璋在册立朱标为太子时 , 就已经为其打下行政班底 , 悉数明初的风云人物 , 皆是兼领东宫 。 比如太子少师李善长、太子少傅徐达、太子少保常遇春;冯胜兼太子府右詹事 , 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 , 赵庸、王溥兼副詹事 , 杨宪兼詹事丞 , 傅瓛兼詹事;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 , 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 , 吴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邓愈、汤和兼谕德 , 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 , 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 。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 , 开国六公二十八侯几乎全部涵盖 。 而且朱元璋规定东宫之外不再另设府僚 , 意味着朱元璋出征在外时 , 太子府就是中枢 , 起到监国的作用 。
文章图片
洪武十年(1378年) , 朱元璋令“朝中政事先启请太子处分 , 然后奏闻” 。 控制欲极强的朱元璋是放权吗?我想应该是为朱标立威吧!有句话叫烂泥扶不上墙 , 如果当爹的一直抬不起来儿子 , 自然就会降低儿子在老爹心中的份量 。 但朱标恰恰相反 , 他与朱元璋可谓是心领神会 , 配合默契 。 朱元璋给机会 , 朱标就以政绩拿到台面上 , 朱元璋制造“三大案”时 , 朱标就拼命求情 , 朱元璋要废藩王名号时 , 朱标就出面担保 , 仁义君主的形象就这样展现出来 。
推荐阅读
- 雨过彩虹|选贤任能不行吗?这正是古人聪明之处,古代皇位为何要嫡长子继承
- 新车测评|因不爱学习,24岁被父皇踢死,他本是很有希望继承皇位的皇子
- 漫谈南明|为何还把皇位传给弟弟?你看他母亲临终说了啥,赵匡胤明明有子嗣
- 「赵佗」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儿子走得比他还早,只能将皇位传给孙子
- 短暂的繁华|明明有26个儿子,为何却偏偏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晋武帝司马炎
- 历史驿栈|受尽折磨,最后都没亲眼看见儿子登上皇位,下场最凄惨的明朝皇后
- 史地客栈TB|敢灭人十族,为何却不敢承认自己生母是谁,明成祖朱棣敢篡夺皇位
- 从长安到西安|康熙任命十四子抚远大将军有何深意?传位?雍正皇位合法合理
- 清風明月逍遥客|宋高宗是怎样选择皇位继承人的
- 幕尘|还拍手叫好,权臣:我用封地换你的皇位!皇帝二话不说爽快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