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知行|梁启超:成功父亲的家庭教育( 四 )


1924年以后 , 几个大孩子出国留学 , 梁启超忙于政事 , 自觉对身边几个年纪小的孩子教诲不多 , 于是决定让思达、思懿、思宁休学一年 , 专门聘请了谢国桢做家教 , 给他们补习国学、史学 。
梁启超还经常为子女购买图书和各种学习用品 , 在其书信中有相当的篇幅是讲购书的 。 1912年梁启超一回到北京 , 就为远在加拿大的大女儿梁思顺买《东坡集》《韩柳合集》等 。 为使二儿子梁思永在考古学研究上有所进步 , 梁启超亲自为他联系自费参加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山西的考古发掘 , 甚至还和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联系 , 让梁思永自费参加其在西北的考古活动 。
为了让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建筑学上大展宏图 , 梁启超专门筹集了5000美金 , 让毕业新婚的梁思成、林徽因取道欧洲回国 , 兼度蜜月和考察 。 这番张罗是在梁启超去世前仅一年 , 当时他身患肾病 , 时常便血 , 极为痛苦 , 且家境已不富裕 。
大道知行|梁启超:成功父亲的家庭教育
文章图片
▲1938年 , 林徽因、梁再冰、梁从诫以及梁思成一家四口(前排左起一至四)在西南联大的“教授之家” 。
07
给予孩子充分自由
梁启超把子女看做是平等友爱的朋友 , 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 , 从来都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 , 谆谆劝诱 , 从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
1927年 , 思庄读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满一年 , 该选具体专业的时候 , 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当时在中国还是空白 , 希望她学这门专业 , 思庄遵从了他的意愿 。 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课程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 , 她十分苦恼 , 向大哥思成诉说 。 梁启超知道后 , 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 , 赶紧写信给思庄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 , 往往事半功倍 。 ……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 , 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 , 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 ”思庄改学图书馆学 , 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
梁启超的子女中 , 大多学的不是“热门专业” , 但只要子女真心喜欢 , 对社会有益 , 他都给予全力支持 。
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 , 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 , 生活才有价值 。 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 , 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 , 要来何用?”梁思礼先搞导弹控制 , 再扩展到计算机应用 , 也得益于兴趣的驱使 。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 , 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 , 不要“强记” , 且要劳逸结合 , “多游戏运动” , 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 , “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 , 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 。
梁思成所学的建筑学乃是极为专业之学科 , 梁启超在写信给他时就建议他“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 , 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 , 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 , 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 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 , 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 , 不能领着我的教训 , 你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 。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 。
对于次女梁思庄 , 梁启超也有同样的建议:“专门科学之外 , 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 , 如音乐、文学、美术等 。 ”
相对学业 , 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 。 思庄初到加拿大留学时 , 刚开始学业不顺 , 后来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 , 升入大学 , 梁启超高兴之余 , 特意写信嘱咐:“庄庄今年考试 , 纵使不及格 , 也不要紧 , 千万别着急 。 因为你本勉强进大学 , 实际上是提高了一年 , 功课赶不上 , 也是应该的 。 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 , 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 , 却是因为赶课太过 , 闹出病来 , 倒令我不放心了 。 ”长子梁思成好学不倦 , 梁启超尤其担心他的身体 , 每次写信都要询问 。
梁启超还有许多珍贵的教育观点 , 比如“失望沮丧 , 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 , 我们须终身不许它侵入” , “大抵凡关于个人利害的事 , 只是‘随缘’最好” ,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 , 只要在自己责任内 , 尽自己力量做去 , 便是第一等人物” , “未能立进大学 , 这有什么要紧 , ‘求学问不是求文凭’ , 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等等 , 字字珠玑 , 真可谓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良方 , 值得天下父母去细细学习体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