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利有多大?

元微之
【国家人文历史|“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利有多大?】五代前后只有短短五十三年(907~960) , 却历五朝八姓十四君 , 立国时间最长的后梁只有十七年 , 最短的后汉只有四年 , “短命”可以说是五代王朝的共同特点 。 在这一时期 , 士族已经逐渐衰落下去 , 地方上的军人集团崛起 , 成为决定皇位归属的唯一因素 。
军人集团的兴起 , 始于唐朝的募兵制改革 。 唐前期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 , 后来由于吐蕃、契丹等边疆政权的威胁 , 唐朝开始在边疆设置大量的军队驻守 , 临时征发的军队难以满足需要 , 逐渐被职业化的军人所取代 。 但边疆驻守重兵而内地空虚 , 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 。 为了应对叛乱 , 唐朝在内地设置了大量的藩镇 , 保持了规模庞大的常备军 。 藩镇的军队多召募本地人充任 , 由政府负担士兵及家口的衣粮开销 , 他们不事产业 , 单纯依赖军饷为生 , 乃至父死子继 , 在当地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 , 逐步发展成为“地方军人集团” 。 这些士兵视从军为职业 , 只在乎自身的经济利益 , 忠君意识淡薄 , 常常为了赏赐、军饷等发动兵变 , 动辄杀逐主帅 , 抢夺府库 。
在和平时期 , 唐中央任命的藩镇长官尚能以朝廷权威和丰厚的赏赐来控制地方军人 , 保持藩镇的稳定 , 但黄巢起义爆发后 , 朝廷权威丧失 , 对藩镇军队的控制力大大下降 , 各藩镇的军人集团驱逐主帅 , 抢夺军权 , 出现了许多割据的藩镇 。 它们成为五代十国形成的基础 。 五代十国的政权都是依赖军队建立起来的 , 因此掌握军权和稳定军心就成为维系政权的必要条件 。 这让皇权的神圣性彻底丧失 , 不仅没有两汉时期“君权神授”的观念 , 对于君主的出身也毫无要求 。
比如建立后梁的朱温 , 他尚未及冠时父亲就去世了 , 母亲王氏携其兄弟三人寄养于萧县刘崇之家 , 史书称其“既壮 , 不事生业 , 以雄勇自负 , 里人多厌之” , 是典型的乡里无赖之徒 。 他后来加入黄巢叛军 , 降唐后被授予宣武军节度使 , 通过不断的征伐建立后梁 , 终结了唐朝近三百年的国祚 。 吴越国王钱镠 , 年轻时也“少拳勇 , 喜任侠 , 以解仇报怨为事” , 带有乡里黑社会的性质 , 后来跟随镇将董昌担任军校 , 一步步升迁为镇海军节度使 , 建立了吴越国 。 这种观念在五代时期颇为盛行 , 成德节度使安重荣直言:“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国家人文历史|“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利有多大?
文章图片
朱温
皇权的神圣性丧失 , 军队成为决定帝位归属的唯一因素 , 这导致了五代政权更迭的频繁发生 。 想要称帝的将帅常常通过加强与士卒的联系 , 来增强自己的权势 , 为改朝换代做准备 。 后晋时期禁军长官李守贞在与契丹作战时 , 积极优待士卒 , 出征时赐与钱财 , 号称“挂甲钱” , 班师时又加赏劳 , 称为“卸甲钱” 。
后来他发动叛乱 , 正是认为禁军士卒曾在他麾下得赏赐 , 一定会支持他 。 但新的禁军长官郭威在出征时又大加赏赐 , 士卒转而开始支持郭威 , 他也因此获得了代汉建周的资本 。 除了军将为称帝笼络士卒 , 五代时期还有许多骄兵悍将为了邀功请赏而扶策天子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 , 但这种做法在五代时期并不是孤例 , 建立后周的郭威也有过类似举动 。 后汉时隐帝听信谗言 , 派遣使者携密诏诛杀镇守邺都的郭威 。
郭威随后亲率三军南征汴京 , 入京后请李太后临朝听政 。 忽报辽兵来犯 , 李太后令郭威出征 , 军至澶州 , 将士哗变 , 将撕裂的黄旗批在郭威身上 , “黄袍加身” , 拥郭威回京 。 李太后只得令郭威监国 , 随后在百官劝进下 , 授郭威符玺 , 下诏郭威即皇帝位 , 建立后周 。 三国和五代十国虽然同属分裂时期 , 但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却属于不同的时段 。 尽管秦末陈胜、吴广就已经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但贵族依然在中国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