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行长22年的逃亡人生:藏身寺庙卖腌菜

每经编辑 徐豪    
22年前 , 他曾经是意气风发的银行行长 , 22年后 , 他沦为外逃人员 。
逃亡的22年里 , 他藏身寺庙卖腌菜为生 。 落网后 , 他请求办案人员给自己502胶水粘牙套 。
“在异国他乡饱受孤独 , 很无助也很无奈 。 那种恐惧、煎熬、折磨的岁月 , 是没有办法说出来的 。 有苦无处说 , 有家不能回......”
近日 , 云南卫视播出专题片《“天网”下终结的漫漫逃亡路》 , 出逃22年的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官渡支行原行长张德友这样说道 。
据昆明市党风廉政网2019年8月21日消息 , 当日凌晨1点多 , 潜逃22年之久、涉案金额巨大的外逃人员张德友被成功抓捕归案 。 1996年至1997期间 , 张德友涉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挪用巨额资金给他人使用 。 1997年11月 , 张德友递交辞职报告 , 下落不明 。 1998年9月 , 张德友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昆明市检察院立案侦查 。 2015年4月 , “天网行动”启动后 , 张德友被列为中央追逃办追逃名单 。
一银行行长22年的逃亡人生:藏身寺庙卖腌菜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银行精英”让民间借贷“傍”上国有银行
据该专题片介绍 , 张德友 , 男 , 1954年5月生 , 吉林榆树人 , 1974年2月应征入伍 , 1988年5月转业进入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工作 , 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昆明分行电脑处处长、官渡支行行长、高新支行代理行长等职务 。
1995年 , 从中国银行省分行电脑处处长一职调任官渡支行行长 , 担任“一把手”的张德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 履新不久 , 各路老板就蜂拥而至 , 投其所好想与他搞好关系 。 张德友也片面地认为 , 要完成银行存贷任务 , 要有成绩 , 必须与这些老板广交朋友 。
此时 , 在云南经营3家公司 , 涉足矿产、娱乐、建材等行业的老板王小平找人搭线 , 结识了张德友 。 张德友认为王小平有实力有资金 , 对自己大有帮助 , 王小平的各种邀约他来者不拒 。 双方各怀目的、一拍即合 。
一银行行长22年的逃亡人生:藏身寺庙卖腌菜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王小平:
我请他吃喝玩乐、出入高档会所 , 感觉张德友很讲义气 , 为人处事也很大胆 。
觥筹交错间 , 双方的“友情”迅速升温 。 王小平乘机提出:他经人介绍 , 要从外省某金融机构贷款1500万元 , 但为规避风险 , 借款方不同意直接把钱借给自己公司 , 要找一家当地的银行作为“桥梁” , 希望张德友能提供帮助 。
作为一名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银行支行长 , 张德友很清楚银行业的明文规定:支行因为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 没有向其它金融机构拆借资金的权力 , 更不允许将拆借来的资金以“体外循环”的方式借给他人 。 然而 , 此时的张德友早已视王小平为“铁哥们” , 银行的相关规定、金融的高风险预警都被忘之脑后 , 他欣然答应了王小平的要求 。
在张德友的违规运作下 , 该省外金融机构的资金直接进入到了王小平公司的账户上 。 一段时间后 , 该公司在无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手续的情况下 , 与官渡支行补签了贷款协议 。 就这样 , 这笔借款的风险移花接木转嫁给了官渡支行 。
事后 , 张德友获得了足够分量的“回报” , 拿取了巨额的贿赂 。 尝到甜头的张德友利令智昏 , 继续如法炮制 , 不遗余力为王小平等老板充当筹措资金的“桥梁” , 让民间借贷“傍”上了国有银行 。 在他担任官渡支行行长期间 , 官渡支行不良贷款的比率大幅增长 。
外逃22年:栖身寺庙卖腌菜
1997年初 , 中国银行
昆明分行在查账时 , 发现了官渡支行私自拆借资金的问题 。 在发现张德友涉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挪用巨额资金给他人使用后 , 昆明分行
及时调整了他的岗位 。
惶恐之下 , 张德友开始向老板们追讨资金 。
但此时双方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
这些老板们握有张德友受贿的把柄 , 压根不想把到手的利益吐出来 ,
面对追讨资金的张德友态度或冷漠、或傲慢 , 和他“打太极”玩“失踪” , 他这才意识到 , 这些所谓“铁哥们”的友谊背后全是陷阱和算计 。
1997年11月 , 中国银行昆明分行收发室收到一封没有邮戳的信件 , 打开一看 , 原来是时任高新支行代理行长张德友的辞职报告 。
收到辞职信后 , 昆明分行向市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举报了这一问题线索 , 但此时 , 张德友早已销声匿迹 , 人间“蒸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