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 生态环境家底全面摸清( 二 )


据介绍,本次普查形成了1800余张数据库表,1.5万余个数据字段,1.5亿多条数据记录,健全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形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一张图” 。
“通过普查,我们看到,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几个问题 。”赵英民表示,这些问题为下一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摸清了家底,指明了方向 。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
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四项污染物排放量都超过了千万吨 。这四项污染物治理对大气、水的环境质量改善都至关重要 。
农业源、生活源对水污染物排放贡献比较大,机动车对氮氧化物的排放贡献大,工业、生活和机动车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贡献大 。这些污染源涉及主体多,而且和过去传统的集中排放不同,治理和监管的难度都比较大 。
农村和西部环保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的排放强度大,这些流域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任务艰巨 。
目前,普查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加强污染源监管、重点地区监督帮扶、排污许可证核发、环境风险排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
“普查结果揭示了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特别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的最新最全面情况 。通过分析应用、归纳总结得出的规律和趋势性成果,将为国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赵英民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