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本|从元明递修本《玉海》看元明间刻本字体之流变

刻本|从元明递修本《玉海》看元明间刻本字体之流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为元明递修本《玉海》之附刻《通释》 。书口有“正德二年补刊”字样 。是板为庆元路儒学刻于元至元六年 。
《玉海》 , 200卷 , 南宋王应麟编撰 , 分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制、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21门 。卷末附有《辞学指南》四卷 , 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 。在各个类目中 , 不仅提供历史文献资料 , 还提供代表这些文献来源的图书目录 , 有别于一般类书 。《四库提要》卷一三五以为:“其作此书 , 即为词科应用而设 。故胪列条目 , 率钜典鸿章 。其采录故实 , 亦皆吉祥善事 , 与他类书体例迥殊 。然所引自经史子集 , 百家传记 , 无不赅具 。而宋一代之掌故 , 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 , 尤多后来史志所未详 。其贯串奥博 , 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 。”
有元一代 , 享国不足百年 , 版刻技法上承赵宋 , 下启朱明 。宋元明版本字体流变 , 一关键人物便为赵孟頫 。孟頫 , 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生于吴兴 ,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由待御史程钜夫举荐于世祖忽必烈 , 获授诸多官职 , 赴任各地 , 卒于至治二年(1322) 。元后期 , 赵体与颜体、欧体 , 成为中国版刻采用的主要书体 。入明以后 , 赵体受到永乐帝的大力推崇 , 以致内府(司礼监)版刻终明一代皆以其为标准字体 。万历以降 , 司礼监刻本出现所谓“宋体字” , 然终非主导 。
是本为庆远路儒学刻于元至元六年(1269) 。时赵体未出 。元刻上承宋刻余绪 , 颇受欧、颜、柳书风影响 。版式白口 , 上刻字数 , 下刻刻工 。至正十一年(1351)应麟之孙为之校补 , 版式改作大黑口 , 字体亦显粗率 。入明后版归南京国子监 , 正德二年(1507)南京国子监补刊 。
明初刻本 , 全仿元式 , 黑口 , 赵体 。至正德始向欧体转变 , 不意至嘉靖再至万历而成方板整齐、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的“方体字”(亦称宋体 , 实为匠体) 。
刻本|从元明递修本《玉海》看元明间刻本字体之流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左页之“浚仪王应麟”字体当为明万历后出现 。
刻本|从元明递修本《玉海》看元明间刻本字体之流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书口上刻字数 , 花鱼尾 , 下有刻工 。
刻本|从元明递修本《玉海》看元明间刻本字体之流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右页字体皆为明万历后出现 。
刻本|从元明递修本《玉海》看元明间刻本字体之流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至正十一年(1351)王应麟孙校补 , 版式改为大黑口 。字体亦变 。
刻本|从元明递修本《玉海》看元明间刻本字体之流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至正十一年(1351)王应麟孙校补 , 此字体元末明初多见 。
刻本|从元明递修本《玉海》看元明间刻本字体之流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正德二年补刊 , 版式改回白口 。左右二页“夏州”两字对比 , 字体流变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