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点评|和珅被赐死抄家,纪晓岚的结局如何?,同为乾隆身边的宠臣
乾隆 , 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 , 康熙和雍正的不懈努力下 , 乾隆登基之后 , 几乎没费多大功夫 , 就把天下治理的不错 , 达到了整个清朝最为繁盛的地步 。 乾隆不仅运气好 , 顺利继承大统 , 健康指数也超过绝大多数帝王 , 一生没有大病大灾 , 八十九岁寿终正寝 , 真正掌权时间在祖父康熙之上 。
文章图片
在中国古代 , 每个皇帝都有比较宠信的大臣 , 乾隆当然也不例外 。 由于乾隆当了六十年皇帝 , 之后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 , 朝廷重臣都换了一批又一批 , 宠臣的数量也不少 , 但有两人最为知名 , 分别是和珅与纪晓岚 。 受电视剧的影响 , 在许多人心目中 , 纪晓岚比和珅的名气还大 , 每次明争暗斗 , 仿佛总是和珅受伤 , 彰显出纪晓岚技高一筹 。
其实 , 真相并非如此 , 历史上的和珅非常聪明 , 深谙乾隆心中所想 , 文学水平不在纪晓岚之下 , 办事能力更是非比寻常 , 所以成为乾隆最宠爱的大臣 , 没有之一 。 尽管如此 , 纪晓岚也不差 , 博览群书 , 清代著名文学家 , 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并且加封太子少保 。
文章图片
嘉庆四年 , 乾隆驾崩于养心殿 , 嘉庆一边为父亲办理丧事 , 一边下旨把和珅抓进大牢 。 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足 , 且嘉庆亲自监督审讯和珅的进度 , 所以很快就宣布二十条大罪 , 仅用了十几天 , 和珅就被赐死抄家 , 若非看在固伦和孝公主的面子上 , 嘉庆打算对和珅凌迟 。 和珅的下场凄惨 , 属于咎由自取 , 那么同为乾隆身边宠臣的纪晓岚 , 最终结局如何?
和珅虽然聪慧过人 , 自幼熟读四书五经 , 且是个语言天才 , 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 , 但他不擅长科举 , 凭借家族关系进入仕途 。 纪晓岚不同 , 科举对他来说小事一桩 , 乡试成绩第一 , 也就是解元 , 会试又考出第七名的好成绩 , 位列二甲第四 , 而后授予翰林庶吉士 , 官职虽然不高 , 却成为皇帝近臣 , 负责起草诏书 , 为皇帝讲解经籍 。
文章图片
人无完人 , 纪晓岚也曾犯过错 , 几次被贬官流放 , 但乾隆只是想给他点教训 , 并非打算放弃他 , 毕竟纪晓岚诙谐幽默 , 更重要的是 , 他具备别人无法取代的才学 。 乾隆下旨纂修《四库全书》 , 刘统勋担任总纂官 , 由于刘统勋年纪大了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向皇帝推荐纪晓岚 , 乾隆欣然应允 。
纪晓岚不负众望 , 充分卓绝的才学 , 历经近十年时间 , 出色完成《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 乾隆非常满意 , 当众称赞道:“表必出昀手 。 ”有了这份功劳 , 想不升职加薪都难 , 纪晓岚很快晋升为左都御史 , 不久后再次升迁礼部尚书 , 同僚纷纷露出羡慕的目光 。
文章图片
纪晓岚跟和珅并不是死对头 , 反而配合默契 , 偶尔有些许争执 , 却不妨碍互帮互助 。 工作当中 , 和珅对纪晓岚给予关照;为人处世方面 , 情商极高的纪晓岚 , 会对和珅进行提醒 , 纯属君子之交 , 没有利益纠葛 。 乾隆多次南巡 , 基本都会把纪晓岚带在身边 , 称不上形影不离 , 但也足以看出纪晓岚的受宠程度 。
和珅被赐死后 , 纪晓岚依旧是朝廷重臣 , 可谓是德高望重 , 况且年事已高 , 深得同僚的敬重 。 纪晓岚八十岁大寿 , 嘉庆特意派人送去礼物 , 此等殊荣也算不枉此生 。 纪晓岚老当益壮 , 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 《啸亭杂录》记载:“年已八十 , 犹好色不衰 , 日食肉数十斤 , 终日不啖一谷 , 真奇人也 。 ”
文章图片
【历史大点评|和珅被赐死抄家,纪晓岚的结局如何?,同为乾隆身边的宠臣】嘉庆对纪晓岚相当不错 , 于嘉庆十年封他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 同年 , 纪晓岚因病去世 , 终年八十一岁 , 嘉庆赐白金五百治丧 , 并且亲自写祭文和碑文 , 赐谥号为“文达” 。 由此可见 , 纪晓岚的政治才能比不上和尚 , 但深谙为官之道和做人之道 , 所以成为两朝元老 , 结局也近乎完美 , 确实令人佩服 。
推荐阅读
- 融睿历史|竟不如一位口吃的大臣,汉朝那些事18:在刘邦眼里戚夫人夜夜哭泣
- 星稀月暗|正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
- 历史将军令|而是将人性看透了,为何郭嘉会算得那么准?他不是神
- 生活中的风尘|历史上的兰陵王与民间流传有何不同?其母何人?引来种种猜测
- 千谈历史|此人大喊:苍天有眼,蜀国有救矣!他是谁?,听闻诸葛亮去世
- 夜光拖鞋1号|历史上的周瑜是雅量君子还是鸡肠小人?,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
- 哒哒萌|反被观音所阴,太上老君在平顶山阴猴子
- 送历史个救生圈|赵武灵王在此地饿死,后世皇帝对此地讳莫如深,秦始皇在此地驾崩
- 『历史揭秘』罗马奴隶主买来女奴隶后,如何对待她们,真实情况无法想象
- 谈古论今说历史|不是士兵问题,而是另有原因,宋朝打不过蒙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