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裹挟,王石正如何驾驭前浪人生?证券时报社长何伟对话万科创始人,透露人生还有一个大目标( 二 )




回顾改革开放40年 , 自认是既得利益者的王石心存感恩 。 面对未来 , 他说要拥抱变化 , 保持谦卑的心态 , 虚心学习 。 十多年来 , 王石不间断踏上求学之路 , 慈善之外 , 他在以色列、日本都有投资 , 虽从万科退休 , 他说自己还要创造财富 。 在他看来 , 世界在变 , 人性不变 , 疫情过后 , 中国的机会才刚刚开始 。



01

谈财富:
在乎钱 , 更追求通过挣钱证明自己的能力


何伟:
您从万科退下来近3年 , 从一个一线的企业家转型成一个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 32年前(1988年) , 您放弃持股 , 选择做职业经理人 , 使您远离了富豪榜 。 本月初 , 您率领万科员工集体向清华大学捐赠了53亿元的企业股权 , 您说这是最好的归宿 , 能否介绍作出这一决定的过程?


王石:

我1983年到深圳创业 , 公司股份制改造是1988年 , 股权的60%归国家 , 40%归企业 , 当时叫企业所得 , 即企业创始人带领的团队所得 。 红头文件下来的第二天我就宣布 , 放弃所有的权利 。 当时万科团队不大 , 我就是创始人 。 但是放弃之后 , 股权给谁、怎么用 , 当时并没有想清楚 。


这样一晃32年过去了 , 最后才有一个归宿 。 这件事情出来之后 , 我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社会反应 , 而且很正面 , 这很出乎我的预料 。 我觉得这样的结果 , 应该是个缘分 。


放弃之后 , 这部分股权的所有权、分享权 , 应该和我就没有关系了 。 那么具体该怎么处置呢?当时是这样安排的 , 首先成立了万科员工的互助会 , 用于帮助员工中家庭有困难、需要补助的 。 于是又成立职工委员会 , 即职工委员会拥有对股权的处置权 , 但没有所有权和分享权 。 我既不是委员会的委员 , 也不是主席 , 所以我是没有权力来处置的 , 当然最后处置给谁 , 我是有发言权的 。 在此期间 , 有需要补助的万科员工 , 但用的钱不多 。 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 , 来管理这笔股权 , 让它增值 , 但最终它依然需要被处置 。


十年前 , 我们就明确 , 要在国内做一个国际一流的儿童医院 。 我在国际上考察发现 , 美国并不仅仅是个超级大国 , 全球最棒的、排名前十的儿童医院 , 大部分都在美国 。 我们最后决定 , 要在国内做一间一流的儿童医院 。 当时先后在上海、广州、深圳考察过 , 最后就差签买地协议了 , 不过看到规划 , 有一条地铁线要从儿童医院地下穿过 , 有地铁就会有震动 , 如果做防震处理 , 代价非常大 , 显然这个选址不合适 , 就搁置下来 。 随之而来就是股权之争 , 顾不上这件事情 , 等到股权之争基本眉目明确了 , 还是我率领这个团队继续管理公司 , 当时我做了个决定:退休 , 于是又考虑退休后怎么安排 , 这事就暂时放了一段 。


去年有管理层提醒我 , 便又开始考虑 , 这件事情不能搁置 , 但是 , 原来做儿童医院的团队因为股权之争而散了 , 如果再重启 , 要重新搭建班子 。 这种情况下 , 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事件 。


疫情发生后 , 万科率先向武汉捐了1个亿 。 随着疫情变成全球面对的问题 , 公共卫生与大健康得到了高度重视 。 就在这样的因缘际会之下 , 清华大学看到万科在抗疫和健康事业方面积极主动 , 便给万科发来了准备筹建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信息 。


我感觉到 , 如果这笔钱都用到这件事情上 , 就和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连在一起了 , 于是就和万科现在的团队以及职工委员会商量 。 大家很快就形成了一致意见 , 那就响应清华大学的呼吁 。 从信息给到我们 , 到最后签协议 , 不到1个月的时间 。 之后我感到自己了却一桩心愿 , 1988年放弃的股权 , 最终有了着落 。 除此之外 , 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