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城市-商丘|【文化商丘】从“汤始居亳”说到汤都商亳( 二 )


而采访人员在地图上实测 , 谷熟西南的高辛、坞墙和谷熟三地 , 距离宁陵葛伯屯实测分别为45公里、52公里、56公里 。 而实测宁陵葛伯屯距离曹县南的土山集、商丘古城两地均为35公里 。 按清代一里为576米 , 商丘周边的以上五地距离葛地均在百里之内 。 王国维所论以“谷熟之去宁陵虽较之偃师为近 , 中间尚隔二百余里”来否认南亳说 , 并不可成立 。
《史记·殷本纪》:“成汤 , 自契至汤八迁 。 汤始居亳 , 从先王居 , 作帝诰 。 ”
汤始居亳 , 皇甫谧曰:“梁国谷熟为南亳 , 即汤都也 。 ”《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 , 即南亳 , 汤都也 。 ”
从先王居 , 孔安国曰:“契父帝喾都亳 , 汤自商丘迁焉 , 故曰‘从先王居’ 。 ”
商丘的南亳 , 完全符合《史记》所载“汤始居亳 , 从先王居” , 也符合《孟子》所称“汤居亳 , 与葛为邻” 。 商丘是商朝最早建都地亳、商国最早建都地商 , 也是帝喾都亳之所在地 。
帝喾都亳、汤始居亳均在商丘 , 可称之为“商亳” 。
二、殷人屡迁 , 前八后五 , 商都何在?
张衡《西京赋》中说:“殷人之屡迁 , 前八而后五 , 居相圮耿 , 不常厥土 。 ”这里说的“前八”是指成汤建国前之八迁 , “后五”则为成汤建国后之五次迁徙 。 纵观殷商的兴亡史 , 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都邑频繁迁徙 , 这些商都都在那里?
商代纪年大致在公元前17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 , 但在夏代很长时期内 , 商人已立足于豫、鲁、冀之间 , 选择近水源宜于农耕的河流两岸或沼泽边缘建立聚居点 。 《尚书·书序》说商建国前 ,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 , 建国后“自汤至于盘庚五迁” 。
关于成汤之前八迁的具体去处 , 已无明确的文献记载 , 史学巨擘王国维曾对此作过考证 , 指出了“八迁”的具体方位 , 但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共识和考古学上的证实 , 自然难成定论 。 成汤之后的“五迁” , 虽有文献记载 , 但又不尽相同 , 如可信度较高的三种文献《尚书·序》、古本《竹书纪年》和《史记·殷本纪》 , 其记载就有差异 。 由于文献说法不同 , 汉代之后的研究者也就众说纷纭 , 难有一致的结论 。 不过这个争论主要针对各王迁徙的具体方位而言 , 对总体上的“后五”并无非议 。
通谓前八迁是:一、契自亳(河南商丘一带)迁居蕃(山东滕县);二、昭明居砥石(河北元氏县南槐河);三、昭明归商(河南商丘一带);四、相土迁东都(山东泰山下);五、相土复迁商;六、上甲微迁殷(河南安阳);七、殷侯(在夏孔甲时 , 不详何人)归商;八、汤居亳 。
这一时期的迁徙活动范围 , 大抵在冀南及豫北平原 , 至鲁中部和南部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 , 位于“有夏之居”的东偏北部 , 其东南方是夏代东夷之淮夷所在 。 商人迁徙距离有时相当远 , 《诗经·商颂·长发》称“相土烈烈 , 海外有截 。 ”从豫东进迫东部滨海地区 。
商汤灭夏 , 建立国业后 , 都城仍屡次迁徙 。 商代有前后五迁 , 立过六都 , 如下:一、汤居亳;二、中丁迁隞(也称嚣 , 河南郑州商城 , 一说郑州西北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 , 一说郑州荥泽敖山 , 一说陈留浚仪 , 一说山东洙、泗上游);三、河亶甲居相(河南内黄);四、祖乙迁邢(也称耿 , 河北邢台 , 一说河南温县沁水之南);五、南庚迁奄(山东曲阜 , 一说河南安阳东南);六、盘庚迁殷(河南安阳殷墟) 。
商代立国后有五迁 , 建有六都:亳、隞(嚣)、相、邢(耿)、奄、殷 。 除了汤始居亳的商代第一都“亳”外 , 主要出现了两座伟大的商都——郑州商城、安阳殷墟 。 如今 , 安阳、郑州均以商都之名成为“中国大古都” 。
成汤在古商国都城亳建立商朝 。 亳 , 为第一商都 , 称之为大邑商、天邑商 。
亳都,是帝喾及商朝早期的都城 。 从商汤建商到中丁迁隞之前 , 商代立都在亳约200余年 , 商代又是公认的中国大一统王朝 。 所以 , 早日确定亳都意义重大 , 这也将是当之为愧的“中国大古都”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