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她与丈夫的名字,被命名为“夫妻行星”,在黑夜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 )


中年丧夫、老年丧女郭永怀回国后 , 在力学学科和两弹一星的发展方面为我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1968年12月4日 , 郭永怀正在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 恰在这时他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 , 需要连夜赶回北京汇报 。 不幸却在这时降临 , 次日凌晨 , 郭永怀搭乘的专机因大雾导致飞机坠落 , 他不幸遇难 。 这一年 , 李佩51岁 , 人生才走过了一半 。
当听到丈夫的噩耗后 , 李佩并没有失声痛哭 , 她极其冷静 。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 , 她一人坐在凳子上 , 默默地忍受着这突如其来的痛苦 。 就在郭永怀去世的22天后 , 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 1999年9月18日 , 郭永怀先生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在爱人走后 , 李佩以非凡的精神、顽强地独自面对人生 , 然而生活并不眷顾她 , 让她再一次受到人生的重大打击 。 1997年 , 她唯一的女儿郭芹 , 45岁患癌症病逝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79岁的李佩 , 心中的悲痛难以想象 , 她没有流眼泪 , 就在几天后 , 人们看见的是李佩先生又像往常一样去给博士生上课了 , 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
她的生活中不断经历着苦痛 , 中年丧夫、晚年丧女 , 可谓命运多舛 , 但李佩先生从未在外人面前表露过伤感 。 命运对她如此不公 , 她却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 人还是得走下去 , 而且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走下去” 。
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早在1974年 , 李佩先生被隔离审查长达6年之后重返教学岗位 , 这是她事业充满阳光的开始 。 1978年 , 中科大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 , 由李佩先生负责英语系的筹建工作 , 这时她已经快60岁了 , 她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忘我地工作着 。
当时国内还没有研究生学习的英语教材 , 李佩先生就开始自己编写 , 这也就是后来成为我国研究生英语的第一套系统教材 , 并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 , 该教材至今还被使用 。
学生们回忆说 , 李佩先生很有亲和力 , 上课时 , 经常一讲就是几个小时 , 她从来不大声与学生说话 , 但话语中却带有一种“微笑的严厉” , 深受学生们尊敬和爱戴 。 就这样 , 李佩先生为新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
从1979年起 , 李佩先生开始积极推动我国的出国留学工作 , 同时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 因此被称赞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 李佩先生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发展上 , 默默耕耘了半个多世纪 , 培养了无数的专业人才 , 她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课堂 , 她始终活跃讲台之上 , 把整个的生命都融入了教学当中 , 谱写着玫瑰般的华丽人生 。
1987年 , 李佩先生退休了 , 但她依然忙碌着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此时此刻来形容李佩先生 , 再合适不过了 。 她70岁开始学电脑 , 80岁开办大讲坛 。
1998年 , 李佩先生开设了“中关村大讲坛” , 每周一次 , 共办了600多场 , 每场200多人 , 场场都是爆满 。 她请的主讲人都是各专业的领军人物 , 如黄祖洽、资中筠、厉以宁等 , 内容也极为丰富 。 大讲坛办了4年 , 后来李佩先生实在干不动了 , 才就此结束 , 另外 , 她还发起了“中科院老年大学” , 中科院授予李佩先生“老有所为精英奖” 。
生命不止、事业不息 。 李佩先生用她那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 始终保持着思想和行动上的青春 , 她每一年龄段的事迹都值得我们敬佩 , 值得我们学习 。
先生离我们而去但光芒永在2017年1月12日 , 李佩先生在北京逝世 , 享年99岁 , 临终时她只有一个愿望 , 那就是与爱人郭永怀葬在一起 。 4月5日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行了李佩与郭永怀骨灰合葬仪式 , 让他们这对夫妻在相隔了半个世纪之后 , 可以再次相拥 。
2018年7月20日 , 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 , 将李佩和郭永怀的名字分别命名了编号为212797和212796两颗小行星 , 这在世界上是独有的用夫妻二人名字来命名行星 , 这份崇高的荣誉也表达了对二人所做贡献的敬佩之意 , 让世人永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