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养殖助力太行山区农户增收
新华社太原6月1日电(采访人员孙亮全、胡靖国)“开轩面场圃 , 把酒话桑麻” 。很难想象 , 古诗中描写的这种农家闲适场景能出现在中国北方的太行山区 。
以煤闻名的山西 , 其东南部晋城市阳城县也是重要产煤区 , 但这个县的桑蚕养殖近年重新焕发生机 , 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手段 。
阳城县寺头乡三合村的曹阳红和李粉苗夫妇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他们从10多岁起开始养蚕 , 持续至今已有30多年 。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养 , 后来养的人越来越少 。”52岁的曹阳红说 , 因父母瘫痪在床 , 需要人照顾 , 他不能出门打工 , 养蚕是他家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
地处晋东南太行山区的阳城县古称获泽 , 是著名的蚕桑之乡 , 栽桑养蚕是阳城县的传统产业 。因海拔高、温差大 , 当地产出的蚕丝质量上乘 。
寺头乡乡长王江燕说 , 当地至今流传嫘祖养蚕缫丝的神话 。在寺头乡张家庄村 , 有一棵高20多米、直径约3米 , 需要四五个人才能环抱的千年桑树仍枝繁叶茂 。
“从记事起 , 家家养蚕 。”58岁的阳城县财政局工作人员栗伏亮说 , 最红火时 , 晋东南有多家大型缫丝厂 , 后来产业没落 , 企业也逐渐消失 。
“养蚕需要全程精心对待 , 湿度、温度和消毒都有严格要求 。随着农村年轻人外出 , 养蚕的人家逐渐减少 。”李粉苗说 。
为了给“留守”农户找到致富门路 , 当地政府近年致力于恢复桑蚕产业 。“一簸桑蚕两千元 , 一茬只需30天 , 而且家家户户都会养 。”王江燕说 , 解决现存制约因素后 , 这是一个能令“打工没人要、家里走不开”的“留守”群众增收的好门路 。
通过外出考察、实验 , 他们将个人散养 , 变成了“公司+农户”的现代化规模养殖 。当地能人张建军回乡投资数千万元 , 建起了育种基地、缫丝厂 , 并负责蚕丝产品生产开发 。
“养好小蚕7成收 , 养蚕70%的风险在前10天 。刚开始的蚕种只有针尖大小 , 免疫力差 , 易生病 , 这也是老人养不了的原因 。”张建军说 , 现在改由公司规模化育种 , 蚕长到一定程度再分散给农户养殖 , 结茧之后企业回收 , 避免了养殖风险 。
【桑蚕养殖助力太行山区农户增收】 破解制约难题后 , 阳城县寺头乡、次营镇等乡镇桑蚕养殖产业逐渐恢复 。养蚕带动了种桑 , 寺头乡前几年萎缩到4000亩的桑园面积今年恢复到7000多亩 。张建军的企业去年生产了上百吨蚕丝 , 大部分出口到意大利 。每年养殖4茬30簸蚕的曹阳红 , 也有六七万元收入 。
推荐阅读
- 法律援助平度市法律援助中心:助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 城市青海西宁:“城市大脑”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
- 文明城市市南区珠海路街道“美丽庭院”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助力古越龙山扩产,盈投控股成二大股东
- 企业责任助力复工复产彰显企业责任 国美联合郑州市总工会投放百万消费券
- 河北赤城:"线上线下"双线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助力复学复课
- 一浴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开放 途经公交线路加班次助力市民“洗海澡”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幕 “非遗购物节”助力脱贫
- 保险机构助力稳就业:扩招毕业生 敞开更多就职岗位
- 保险机构保险机构助力稳就业:扩招毕业生 敞开更多就职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