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知而行的历史|世家与仕: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势中衰的真相( 二 )


本文插图

杨修:弘农杨氏是天下一等门阀
在东汉中叶以后 , 这些世家大族开始渐次出现 , 并成了当时的重要的政治势力 , 被称作“士人集团” 。 欧阳修在《孔宙碑阴题名跋》中说:“汉世公卿多自教授 , 聚徒常数百人 , 其亲受业者为弟子 , 转向传授者为门生 。 ”本来是师兄弟的关系 , 以后也随着各种关系的发展而强化起来 , 从学术研究的结合逐渐转变为依附名势的一种结合了 。 由于公府以及州牧、刺史他们有权挑选任用自己的幕僚 , 而且一旦征辟录用 , 成为公府或者郡国的属员 , 就不会上通为中央的有秩命士 。 如此一来 , 这些幕僚就渐渐地与他的长官形成了一种私恩的结合 。 如三国时常常说的“主公” , 他们但认“主公”而已 。 如果有朝廷秩命在身 , 而只会称呼“明公”了 。
对于郡国所保荐的孝廉、秀才 , 不管以后做了多大的官 , 都要向保荐过他的郡国首相称为“故吏” 。 如刘备曾经向朝廷举荐袁谭为茂才 , 而袁谭接受了刘备的举荐 , 按照当时的“故吏门生”的规矩 , 刘备就是袁谭的恩主 。 所以 , 袁谭在听闻刘备北投青州而来 , 便亲自率军迎接刘备 , 然后又从平原护送刘备前往邺城 , 而其父袁绍更是出门200里迎接刘备 。 当主官或举荐者死 , 故吏之属 , 还有服丧之制 , 这就更加强化了故吏的“家臣”地位了 。 当初曹操征辟司马懿时 , 司马懿起初不愿意到丞相府 , 想来那是因为司马懿还是想着做汉天子朝臣 , 而非曹操家臣 。

而知而行的历史|世家与仕: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势中衰的真相
本文插图

司马懿:是丞相府属员 , 不是朝廷命官
在汉朝前期 , 尚有“每寻前世举人贡士 , 或起畎亩 , 不系阀阅” , 到东汉中叶之后 , 就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 “贡荐则必阀阅为前” 。 到了曹魏出奇 , 九品官人执法被推广开来 , 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 , 九品的定评 , 自然也就操纵在他们手里 。 于是 , 官品的升降 , 不再靠着本事 , 而是凭借“世资” , 久而久之 , 就造成了“公门有公 , 卿门有卿” , “高门华阅 , 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 , 无寸进之路”的情况 。
士人集团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势力 , 必然就会有相应的政治及经济利益诉求 。 他们活跃在地方 , 积累了名望和财富 , 还拥有很多奴客 , 逐渐形成了脱离于政府“编户齐民”体系之外的存在 。 皇权为了限制氏族贵族势力的发展 , 而选择“士人”作为政治同盟 , 在不经意间 , 已经成长为皇权的有力挑战者之一了 。 唯一不同的是 , 氏族贵族拥有着造反的法理基础 , 而“士人集团”散居各地 , 实力分散 , 而不具备造反的法理基础 。
东汉王朝在中叶之后 , 皇权已中衰 , 成为世家联盟之盟主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已经减弱 。 桓帝、灵帝时 , 中央皇权曾经发起过对“士人集团”的主动进攻 , 被称为“党锢之祸” , 却因为黄巾起义的爆发 , 导致“士人集团”再度崛起 。 此后 , 汉朝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 沦为地方诸侯的傀儡 。 这种情形即是刘备痛骂曹操的一句名言:“名为汉相 , 实为汉贼 。 ”

而知而行的历史|世家与仕: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势中衰的真相
本文插图

曹操:与世家大族斗争了一辈子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氏族残余的遗留 , 秦汉以来的小农农村 , 虽然分割了土地 , 但还是以氏族为纽带而长期聚族而居 。 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政治现象 , 因此很多皇帝都下意识地强制拆散一些氏族 。 如汉高祖为了削弱六国王室氏族贵族的势力 , 下令迁徙齐国诸田、楚国诏、屈、景 , 燕赵韩魏诸族十多万口于关中 。 汉武帝时 , 又强令大姓强宗迁徙 , 不得族居 。 不过 , 这种范围的迁徙 , 只是限制了原来的氏族贵族聚族而居而可能产生的政治后果 , 在全国各地区的农村 , 仍然广泛存在以血缘作为结合的纽带 。 由于这些聚族而居制造的政治便利 , 再加上皇帝制度的惯性和示范效应 , 从官僚体系里派生出来的世家大族和由大商人转化而来的地方豪强 , 他们在地方上形成的势力 , 都带有很浓厚的父家长色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