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一客|中国的民营火箭发展到哪一步了?,马斯克的载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

编者按
【出行一客|中国的民营火箭发展到哪一步了?,马斯克的载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今天 , “钢铁侠”马斯克的载人火箭上天了 , 这意味着前往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终于不用坐着俄罗斯的飞船上下班了 。 航天时代落幕后 , 美国已近10年没有载人发射能力 , 但今天发射的SpaceX将掉队的美国拉回了载人发射国家之列 。
那么中国的民营火箭发展如何?我们的“造火箭新势力”和美国相比 , 差距有多大?这篇2018年的旧文如今看来依然发人深思 , 今日佳作重读 , 以飨读者 。
出行一客|中国的民营火箭发展到哪一步了?,马斯克的载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
文章图片

文|《财经》采访人员陈亮实习生周健
编辑|施智梁
5月11日 , SpaceX成功发射了“猎鹰9号”最终版本Block5 , 意味着美国载人航天发射计划重新进入倒计时 。 按照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要求 , 该版本在成功发射7次后可进行载人试验 。
这或许能让已被特斯拉困境搞得焦头烂额的马斯克感到一丝安慰:虽然产能和资金仍困扰着特斯拉 , 但在商业火箭领域 , SpaceX已经建立了明显的优势 。
运载火箭 , 这个原被认为是“国家队”之间角逐的赛场 , 现在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 。
以SpaceX为代表的民营火箭公司崛起 , 补充了NASA在低成本领域的空白 。 俄罗斯S7Space正式向俄罗斯政府和航天集团提出了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私有化的建议 , 以期能够建立太空港 , 为星际间飞行做商业试验 。
在中国 , 军民融合政策频出 。 2014年工信部发布了《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17年国防科工局《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 将支撑太空、网络、海洋等重点新兴领域建设写入上述意见中 。
从2014年起 , 已有多家民营火箭公司成立 , 拉开了中国民营火箭的序幕 。 从融资和估值来看 , 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零壹空间”)及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蓝箭航天”)成为目前的第一梯队 , 备受市场的关注 。
但相比今年已经成功发射11次的SpaceX , 中国的民营火箭们还处在技术和商业探索的初步阶段 。 目前发射成功的仅是探空火箭 , 这与运载火箭有着天壤之别 。
国内民营火箭的比赛已经开哨 。 一家民营火箭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由于体制内有着种种不便 , 例如审批繁琐 , 因此 ,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来单干 。 虽然有众多人才从航天系统内走出 , 但是要想做到能与美国的SpaceX、BlueOrigin等技术水平相匹配的民营火箭公司并不容易 。
开放是第一步 , 下一步又该怎么走?从发射现状来看 , 各家还处于发射探空火箭的状态下 , 对于运载火箭都在抓紧研制 。 在发动机方面 , 何时研制出来具有更大推力的液体发动机也是一大难点 。
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北京千域空天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蓝天翼在接受《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目前中国民营火箭公司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 。 相关产业配套也需加强 。 除此之外 , 政策也是一大问题 。
起步:从草根到精英
随着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 , 越来越多有着名校和大公司光鲜履历的创业者参与其中 , 公司之间也因研发、融资等能力形成了两个梯队 。
5月17日 , 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重庆两江之星”发射成功 。 4月5日 , 星际荣耀发射名为“双曲线一号S”的火箭 。
更早些时间 , 蓝箭航天成功点火1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称“液发”) , 公司自称成为继SpaceX和BlueOrigin之后全球第三家自主掌握液发技术的民营航天公司 。
从争相发射火箭 , 到研究液发火箭 , 中国民营火箭公司间的技术探索标志着民营火箭这场赛局正式拉开帷幕 。
这场赛事的起始 , 是一名90后 。
2014年元旦刚过 , 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大四学生的胡振宇 , 在深圳前海注册了中国第一家民营航天公司——翎客航天 。 之所以选择在前海 , 是因为在那里注册不需要办公地址 。 翎客航天在创建之初 , 团队中只有严丞翊一人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他是清华大学火箭队创始人与航天博士生、美国密歇根大学航天科技硕士 。
一段时间内 , 江苏高邮某处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子是翎客航天的办公室、车间和宿舍 , 胡振宇在这里既是创始人 , 也是司机和机械师 。 就在这里 , 胡振宇和团队进行了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的地面点火测试 。 由于过程中发生泄漏意外 , 最终仅持续点火10秒钟 。
之后试验仍在不断进行 , 从开始仅持续几秒钟到最后接近100秒 。 2014年的夏天胡振宇和他的团队完成了40多次各种工况的液体发动机点火试验 。 之后该产品交付给了一家国家级航天研究所 , 这是翎客航天拿到的第一个商业订单 。 此后不久 ,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楚龙飞博士 , 在航天院所工作三年后选择加入翎客航天 , 出任CTO 。
2015年3月 , 翎客航天在内蒙古发射了翎客一号、二号 。 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射高 , 两枚火箭分别到12千米和68千米 。 虽然射高与57年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制造的探空火箭相比还有差距 , 但蜂拥而至的媒体 , 大量的曝光 , 给胡振宇和翎客航天冠上了“中国马斯克”、“中国‘SpaceX’”的头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