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重点大学本科生直接就业成“异类”,学历的光环正在消退!


[高校]重点大学本科生直接就业成“异类”,学历的光环正在消退!
文章图片
[高校]重点大学本科生直接就业成“异类”,学历的光环正在消退!
文章图片
最近查看各高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其中的本科生就业数据深深震撼到了我 。 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 , 2019年本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寥寥无几 , 北京大学2726名本科生中仅有不到24%的人选择就业 , 清华大学的比例不足20% 。 可能你以为这是清华、北大的特殊情况 , 但实际情况是其余重点高校本科生直接就业比例都是在逐年走低 。 以南开大学为例 , 2017年本科直接就业比例为43% , 2019年这一数据下降到了37.5% 。 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升学或出国留学 , 越是重点大学这一现象越明显 。 在这一数据的背后隐藏的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价值倾向的改变 , 在很多高校看来 , 只有那些到高一档次大学读研的同学才是优秀的学生 , 他们根本不关注你获得了什么重量级OFFER 。
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曾经不止一次提过:“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 , 在大学里就不应该谈就业 。 ”他的这番言论曾经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 很多人都说我们的大学现在越来越功利化 , 培养的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如果大学真的不考虑就业 , 我们的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 , 这样才是正确的吗?不可否认的是 , 有部分学生真正热爱科研 , 有理想和抱负 。 但现实是很多高校的博士生每月补助不足3000元 , 一个年近30岁在国内最好大学读书的科研人员 , 只能拿这个水平的收入的时候 , 怎么去谈理想呢?
前段时间一个综艺节目中 , 一位清华学子问高晓松自己手里的offer哪个更合适一些 , 却被痛斥了一番 。 按照高晓松的观点 , 考上了清华大学就不要想着就业 , 就应该有更大的理想和情怀 。 很多人都觉得非常对 , 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呢?2019年高考状元专业选择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 报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状元有多数都选择了经济、金融、管理、计算机等好就业的专业 。 施一公曾说:当我们最优秀的人都去学金融 , 这说明大学的导向出了问题 。 大学里的学生就业就是一个矛盾体 , 一方面高校在鼓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让学生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去找工作 , 学校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 , 对于真正做科研的博士却没有得到该有的待遇 , 甚至温饱都成问题 。 这种矛盾的状态一直在持续 , 现在的年轻人的选择并不多 。
重点大学里本科生直接就业的那么少 , 是因为很多学生都选择了继续深造 。 美国高校是清北等重点大学本科生最为青睐的 , 从各校公布的报告数据中也能发现这一点 。 每年到美国留学的人数那么多 , 真正回国效力的有多少呢?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显示 , 2018年在美获博士学位的6182名学生中有80%的人计划留在美国 。 很多人看到这个数据都非常痛心 , 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却成为了他人的嫁衣 , 人才白白流失了 。 不过 , 美国白宫最近下达了一份禁令:国内本科生赴美留学之路基本已断 。 这对于国内高校甚至高等教育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 毕竟这大大减少了优秀人才的外流 。
【[高校]重点大学本科生直接就业成“异类”,学历的光环正在消退!】重点大学本科生直接就业人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本科生整体就业人数的减少 , 因为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依旧是就业的主力军 。 但伴随着研究生的大幅扩招 , 研究生学历将会挤压本科生的就业空间 , 很多重点大学本科生会迫不得已选择继续深造 , 只为得到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 。 当然 , 盲目考研并不可取 。 三年的经验有时候比没有目标的3年学习更有意义 , 在就业的时候更具竞争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