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摔杯”为号,本地生活服务进入两强争霸阶段( 二 )


【阿里的“狙击”不只在外卖 , 而是“全都要”】
但阿里系对美团的“狙击” , 并不是仅仅在外卖餐饮业务上 。 3月10日 , 支付宝方面宣布从金融支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 为此支付宝App将全面升级 , 首页平台流量将对外开放 , 并推出一站式流量开放平台 。 当时这一做法 , 则被外界普遍认为是阿里在发力本地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 。
从2018年4月收购饿了么 , 随后整合口碑成立本地生活服务集团 , 到如今借助支付宝入口打通旗下多端流量 , 阿里方面介入本地生活服务的势头 , 在外界看来无疑是在不断加码 。
近日 , 支付宝官方微博还公布了一张“支付宝里的服务” , 介绍了其6大服务分支和上千种融合了衣食住行的具体服务 。 而为了方便用户查找与使用相关服务 , 支付宝方面还在日前宣布将搜索业务重新整合后首次成为独立事业部 , 并提出“搜索框”变成“任意门”的口号 , 力求让用户能更加便捷的直达各种服务 。
【美团的反击?月付业务直接叫板花呗】
而在本地生活领域早有沉淀的美团 , 在与广东餐饮协会和解之后 , 也将更多注意力放到了业务拓展上 。 并且似乎是有意在支付相关业务上所进行的拓展 , 这也使得美团与阿里之间的竞争显得火药味更加浓烈 。
现在打开美团App , 在首页上排的四个图标分别对应“扫一扫”、“付款码”、“红包/卡券”、“骑车” , 而在这四大功能下方 , 则是图标更小 , 但品种更丰富的其他主要服务 。 这样的布局风格 , 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评价为“向支付宝靠近” , 并且在具体的业务方面 , 早在去年9月美团就上线了“买单”服务 , 当时有曾有媒体报道称 , 其相关服务“几乎完全对标蚂蚁花呗” 。
就在阿里将支付宝升级为本地生活入口后 , 近期美团也颇有“默契”的将“买单”功能升级为“月付” 。 并且在宣传“月付”时 , 美团方面甚至还拿出“一图算清在美团吃饭 , 用谁给方便、更省钱”的长图 , 并直接将美团买单支付与用蚂蚁花呗支付进行对比 。
按照美团的这一计算 , 一位频繁使用美团叫外卖的上班族 , 在满足各种条件、打通美团体系内各种权益 , 并在使用美团理财服务的情况下 , 预计一个月或可节省62.05元(含收益) 。 同样的“条件”下 , 使用蚂蚁花呗支付 , 并有相关理财服务的每个月 , 则只能节省(含收益)5.42元 , 其中有4.38元都是来自“理财收益” 。 而这张图的言外之意显然勿需多说 , 想必大家也都能领会 。
【阿里与美团 , 旧怨之上再添“新仇”】
这样来看 , 美团与支付宝在彼此较量拓展业务的道路上 , 两者俨然已经变得越来越像 。 阿里方面将支付宝拉入本地生活这一战场 , 无疑也彰显出了拓展本地生活的决心 。 而从官方透露的信息显示 , 升级2个月后 , “超级小程序”数量翻倍 , 平均每周长出100个MAU过万的生活服务类小程序 , 而开放应用中心后 , 首期1000+支付宝小程序排队进入首页 , 并且2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超过3000家服务商加入支付宝数字经营转型计划 。
毫无疑问 , 对于服务商来说 , 支付宝这个拥有12亿用户 , 流量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入口将会是个不容错过的机遇 。 而支付宝小程序则为他们有效降低了门槛 , 这些力量的汇集也或将为支付宝以及阿里后续在本地生活领域的下一步 , 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
但另一方面 , 自2010年诞生后 , 经历了“千团大战”以及“外卖大战”等持久战的美团 , 显然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的对手 , 除了不缺斗志之外 , 市场对美团似乎也并不缺信心 。 尽管此次财报表现不尽如意 , 但美团的股价却不跌反涨 , 如今市值已经突破千亿美元 , 成为继阿里与腾讯之后国内第三个千亿量级的巨头 , 而这又何尝不是市场对其能力的肯定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