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哥看历史|春秋之前的教育发展:并非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制度( 二 )


除此之外 , 商朝甲骨文考古发现关于教育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发现了“塾” , 裘锡圭在考察殷商发掘的甲骨卜辞中 , 发现有多处提到了“塾”这一概念 。 “塾”不同于“庠序” , 它不是专门用来教育的场所 , 而是设在屋子门口旁边的一块小地 。 塾的叫法是怎么来的呢?清朝的文字学家顾震福解释说:大臣拜见君主在门外 , 就在门外与君主议论更为详熟的应对之策 , 因此“塾”也通“熟” 。 后来“塾”不仅成为了宫廷中商议问题的地点 , 也成为了家庭中长辈对年轻人提供意见的场所 。 这就是古代私塾的最初形态 , 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构 , 塾也就在商代开始真正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
宇哥看历史|春秋之前的教育发展:并非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制度
文章图片
甲骨文“塾”
西周:学在官府?私人家塾已经出现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 , 一整套完整的教育制度已经确立了 。 西周时期中央设有辟雍、东序、瞽宗、成均、上庠等学校场所 , 其中辟雍是教育天子的地方 。 这些学校主要以教授礼乐、兵器、道德为主 。 并且这些地点还是供贵族子弟聚会、游玩的公共活动场所 。
周公为了巩固西周初年的政权 , 总结了殷商的灭亡的经验 , 从而制定出了一套典章制度 , 被称为之“制礼作乐” , 这一套以道德为核心的制度 , 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调 。 以德治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 周公的典章礼乐制度 , 为西周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 而教育也因此偏向了道德 。
宇哥看历史|春秋之前的教育发展:并非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制度
文章图片
周公
因此 , 因为受到西周时期“学在官府”这一概念的影响 , 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认为孔子之前的学校都是在官方的 , 孔子因此成为了创办私学的第一人 。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 其实在西周时期 , 私家学塾的就已经产生了 。 《礼记·学记》记载西周教育制度是:古之教者 ,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 “家有塾”有两种解释 , 一种是认为家指的是二十五家为一组的“闾” 。 不过《周礼》中记载:五家为比 , 五比为闾 , 四闾为族 , 五族为党 。 也就是说周朝的时候已经有了家这一概念 。 因此《学记》和《周礼》的家应为同一含义 , 就是指社会组织的最小单位——家 。 虽然此时党的教学依然无法脱离官府 , 主持教学的是告老还乡的官员 。 但是 , 在重视全民受教的西周 , 私家教育已经颇为兴盛了 。 所以西周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在官府 。 而孔子在教育界最大的作用 , 就是私人办学的兴起 。 而至于说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制度之说 , 恐怕有待进一步明确 。
宇哥看历史|春秋之前的教育发展:并非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制度
文章图片
清末私塾
结语:
综上可见 , 孔子并不是第一个打破“学在官府”之人 , 甚至在春秋之前私家的学塾就已经兴起了 。 在西周那批告老还乡的官员是否已经兴办起了私学?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历史佐证 , 但是从孔子对西周制度的崇尚 , 以及西周对地方管理的不完善 , 私学在西周产生也是有可能的 。 前人栽树 , 后人乘凉 。 至少可以确认的是 , 孔子是在西周家塾发展的基础上 , 逐步开展的私学教育 。 任何历史结论在没有充足证据证明之前 , 都不能妄下断言 。 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 , 但是他并不是打破“学在官府”的第一人 , 也很有可能不是私学创办的第一人 。
参考文献:
《史记》
《礼记》
《尚书》
【宇哥看历史|春秋之前的教育发展:并非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制度】《周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