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清水:群众的“难心事”就是我们的“家事”( 二 )


甘爱民是松树镇下曹村前湾自然村村民 , 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 。 年幼的他从懂事起 , 家庭的不幸 , 生活的苦难 , 磨砺了他坚强的品格 。 在宝鸡就读残疾人学校时 , 结识了同样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妻子 , 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 。 虽然政府给他家落实了低保、残疾人补贴及各项扶贫政策 , 但甘爱民不甘躺在政策的温床上 , 晒太阳、混日子 。 他坚信 , 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来奋斗 。 拄着双拐的他收过药材、贩过牲畜、搞过养殖 , 补贴着一家人的生活 。 年事已高的父母在家照看孙女、作务田地 ,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 。
在下曹村调研督导脱贫攻坚的刘天波得知这一情况后深受感动 , 来到甘爱民家中 , 了解他家实际情况 。 眼下的日子就这样紧巴巴的维系着 , 今后孩子上学怎们办?父母病了谁来管?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刘天波设身处地的为他谋划起来 。
“奋斗路上的残疾人比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等着兜底更让人可敬 , 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守在山沟里继续受穷 , 更不能让孩子们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 ”
刘天波动员甘爱民在县城购置保障性住房 , 并现场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补贴资金缺口 。 同步安排相关部门为他提供就业技能培训 , 实现进城后就业有岗位、生活有技能、上学有保障 。
“残疾人手中的双拐撑起了他们残疾的身体 , 残缺的生活 。 我们就是要通过政策上的帮扶 , 生活上的资助 , 精神上的鼓励 , 给他们一个心灵上的支架 , 撑起脱贫致富的希望” 。

天水在线|清水:群众的“难心事”就是我们的“家事”
本文插图

主动“缠访”四光棍
山门镇关山村罗垣组是清水县最贫困的自然村 , 山大沟深 , 4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深山林区 。 2003年村里通上了电 , 是清水县最后一个通电的自然村;2014年县上修通了7.5公里的沙砾路 , 才勉强把村子和外面的世界连接了起来 。 恶劣的生存条件 , 迫使村里大部分农户举家外迁 , 只有十几户困难群众无奈地留守山村 。
2019年深秋 , 刘天波等县领导来到罗垣组 , 研究解决深山林缘区留守贫困户、独居户整体搬迁事宜后 。 县上通过多方筹资实施易地搬迁 , 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 帮助村民们挪穷窝 。 但仍有单身汉雷虎生、李富海和雷来儿父子等三户4人不愿走出大山 。
2020年5月17日 , 刘天波又一次来到罗垣组 , 苦口婆心讲政策、想法设法做动员 , 将心比心帮算收入账、生活账、人生账 , 动员四光棍搬迁 。
“群众利益无小事 , 搬迁对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 下大力气解决深山林缘区分散居住户、独居户的短板问题 , 通过多方帮扶 , 让他们走出大山 , 享受优质的住房、医疗、教育资源 , 改变落后的婚育观念 , 斩断穷根 , 彻底铲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 。 同时 , 要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 确保他们搬得出 , 稳得住 , 能致富 , 让他们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步入小康社会”刘天波说 。

天水在线|清水:群众的“难心事”就是我们的“家事”
本文插图

“群众的‘难心事’就是我们的‘家事’”
始终保持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片热心和一句祝福 , 来感化和温暖特殊群众 , 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 用真情实意感化他们走出阴影 , 打开心中的枷锁 。
在贾川乡梅江村邓沟自然村特困老人家中 , 为其解决异地建房难题;在黄门镇樊家村、土门镇新义村、山门镇吊山村 , 分别为其解堵纾困 。 在这些信访问题群众家中 , 刘天波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 , 点对点宣讲扶贫政策 , 心贴心排忧解难 。 他叮嘱各级干部要把群众来信当家信 , 把信访人当家人 , 把信访事项当家事 , 始终坚持从群众想“说”的事情“说”起 , 从群众想“做”的事情“做”起 , 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 急群众所急 , 想群众所想 , 办群众所需 , 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 , 不断累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 , 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党的温暖 , 用化解信访问题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 用务实的工作成效提高信访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