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历史言词|雍正背后的形象居然是这样?( 二 )
03 “高薪养廉”
清初 , 官员们俸禄少的可怜 , 低到甚至无力维持家庭生活 。 作为民政长官的巡抚 , 俸禄一年仅白银一百五十五两 , 在一两白银相当于六斗米的时代 , 在生活水准高 , 交际讲究排场的官场 , 无论如何都难以为继 。 至于地方政府的办公经费 , 由地方自主处置 。
于是 , “火耗”就成为滋生腐败的肥沃土壤 。 所谓“火耗”:征收的赋税被熔铸成库银时 , 所折耗的银两 。 赋税银实际熔耗不过百分之一二 , 但地方官员竟加征高达二至五成 , 私纳侵吞的钱财令人咋舌 。
雍正上台后 , 着手进行改革 。 推行“火耗归公”“高薪养廉”政策 。 即将火耗列为正税 , 杜绝灰色收入私纳受贿 。 火耗所得全部上缴各省布政使司 , 再由各省提取部分耗羡充作养廉银 , 自上而下的分配给各级官员 。
用雍正的话讲:“取所当取不伤乎廉”;“用所当用不涉于滥”;“不可賐削以困民” 。
如果说康熙反腐倡廉 , 是强调清官效应 , 提倡官吏立德 , 清贫 , 坚守道德自律 , 是理想主义方式 。 雍正则是施之以利 , 取之有道 , 规范其行为 , 抑制过度欲望和私利膨胀 , 是实用主义方式 。
04 “乾纲独断”
雍正对于官场沽名钓誉 , 结交朋党 , 士人舆论评价非常厌恶 。 “昔者天下治道无二 。 唯命下之时 , 熟虑是否秉公持正 , 适中合理 , 至于旁意忌嫌亦奚暇瞻顾计虑耶 。 天下人无数 , 所思皆异 , 岂能缄其口焉 。 ”意思是:所谓舆论未必是公正的万民舆论 , 因此不可取信 , 万事皆在君主心中 。 别废话 , 一切交给我就行了!此即为“乾纲独断” 。
要达到此目的 , 对于朝政和官员情况的掌握尤为重要 , 雍正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来达到 。 即密探和密折 。
在传统的官员给皇帝汇报工作的“题本”制度之外 , 雍正还开创了“奏折”即“密折”制度 。 所谓“奏折” , 就是各级官员给皇帝写的秘密信件 。 雍正要求不仅是总督 , 巡抚 , 包括布政司 , 按察司 , 提督 , 总兵 , 道员 , 知府都必须向天子上奏 。
作为地方官在赴任之前 , 知府以上的官吏会首先被召入宫 , 拜谒天子 。 天子除了对其进行恳切训谕 , 还特许其以后可以向天子呈递私密信 。 并赐予官员四个“折匣” 。 长八寸 , 宽四寸四 , 高一寸五 。 外涂黄漆 , 内裱黄绫 , 可以上锁 。 两把同样的钥匙 , 一把天子保存 , 一把交给官吏本人 。
如此苦心孤诣的设计 , 雍正讲的很透彻:“朕惟治天下之道 , 首重用人” 。 既要善用其长 , 又要防其变节 。 用人之长 , 是培植亲信的需要 , 防其变节是打击异己的必须 。 而密折就是制度上的保障 。
譬如 , 时任云南巡抚的宠臣鄂尔泰推荐王绍绪为广州总督 。 雍正并不以亲信荐人 , 便掉以轻心 。 下密旨令广州将军石礼哈留心探听 , 据实奏闻 。 与此同时 , 又密旨两广总督密折奏报 , 二者相互印证 , 直到多方密折一致 , 才决定任用 。 密折奏报不仅多方考察被荐者 , 而且在印证中督查考核者 , 这对于官吏的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本文插图
▲雍正时期奏折
如果以为奏折只是走走过场和形式 , 那就大错特错了 。 给皇帝上奏折 , 不仅是官员的权利 , 更是义务 。 如果官员出现懈怠 , 敷衍的现象 , 也必定会遭到来自雍正的怒斥 。
“地方事宜如民情吏治 , 年岁丰欠何故未见陈奏一字?!”
“奏报如此怠慢甚属不合”
“尔居官惟务巧饰 , 通省岂无一件可闻于朕之事?!”
“朕悉于他处闻之 。 汝今何颜对朕?若云不闻不见 , 是乃无耳无目木偶人也!”
或者直接痛骂:
“下愚不移 , 无可救药 , 尔之谓也 。 ”
“即禽兽不如之谓也”
推荐阅读
- 新华社外交部:美方限制中国留学人员签证是开历史倒车
- 历史大家官|曾宣称“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在称王后为什么将投奔他的朋友杀死
- 苏卿讲历史|唐朝皇帝最怕过这几天,刚开始很兴奋,之后每天都要装病躲过去
- 历史旧影馆|8张历史上流传的朱元璋画像:被刻意丑化,图9才是他的真实样貌
- 鉴赏历史|古代有钱人三妻四妾,为何还要养丫鬟?原来是有一件事妻妾做不到
- 小辫儿说历史|“定远号”打捞现场,船体破败不堪,部分零件被日本运走盖了别墅
- 南書房|?从电影《勇敢的心》中,探寻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历史恩怨情仇
- 康康历史|古代日本为何全民“弃肉食草”,千年不知肉味?这得问问大乘佛教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 历史垂钓者|周世宗打下的半壁江山,被赵匡胤中途劫走,戏剧性的当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