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江姐》作曲家姜春阳写了首垃圾分类儿歌!︱北京当年垃圾有八座景山那么多!( 三 )


盖建中主任给我们讲述的就是中山公园陈列所到卫生教育馆转变的一个过程 。 那据北京日报1955年10月20日2版《垃圾里有的是财富》报道 , 这是一个很别致的展览会 , 玻璃橱窗里陈列着破鞋、破布、碎铜、烂铁、纸屑、瓜果皮屑、鱼鳞蛋壳等 , 展览会上的大标语写得很明白:为了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 , 为国家增产节约 , 我们应该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和改良烧煤工作 。


90岁《江姐》作曲家姜春阳写了首垃圾分类儿歌!︱北京当年垃圾有八座景山那么多!
文章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 , 北京虽然运走了很多积存的垃圾 , 但垃圾处理还存在着很大问题 。 因为之前垃圾是混合收集的 , 炉渣和容易腐烂以及传染疾病的有机物体如菜根、果皮、鱼鳞 , 废品如破布、碎铜、烂铁等混在一起 , 肮脏不堪 , 臭味难闻 , 运到郊外不但影响卫生 , 如用来填路基也会使路基不稳 。 参观展览后人们才知道 , 其实垃圾堆里的许多东西是可以利用的:有机物体可以积肥;破鞋、破布可以打格褙;碎铜、烂铁可以制成钢筋、铁条 。 但是 , 如果不对垃圾进行分拣 , 就无法变废为宝 , 非常可惜 , 所以 , 需要实行垃圾分类处理 。 比如 , 每院准备几个垃圾箱 , 把有机物体和炉渣等分开收集 。 有机物体可以运去积肥;炉渣、炉灰可以运走垫平坑洼路段或加以利用;各户收集的废品如破布、碎铁等留在家中 , 待合作社来收买 , 经过加工后可以做成有用的东西 。


90岁《江姐》作曲家姜春阳写了首垃圾分类儿歌!︱北京当年垃圾有八座景山那么多!
文章图片


展览室里陈列着各种烧煤砖用的炉子 , 还有用原来的煤球炉改造成的煤砖炉 。 这是展览会的另一部分 , 介绍了改良燃煤工作的重要性 。 当时 , 北京的垃圾里 , 有一半以上是煤球炉炉渣 , 这是因为许多北京人家里都用煤球炉 , 而煤球里是掺有大量黄土的 。 这样 , 就增加了运输费用 。 如果用烧煤砖炉 , 也就是蜂窝煤炉子代替煤球炉 , 煤渣就会大量减少 , 运费也可以大大地节省 , 同时 , 烧煤砖也比烧煤球节省 。


这个展览会对当时的观众触动很大 。 一位观众写道:“这个展览会使我认识到生活的每一细节都关系着国家的建设 , 甚至将垃圾的处理方法改进后也能给国家积累资金 。 ”



1956年,部分居民率先试点垃圾分类

1956年3月 , 原宣武区白纸坊街道办事处的五个居委会、约2810户居民率先试点垃圾分类 。 此后 , 城区陆续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 人们在改变将垃圾混合倒在一起的老习惯的同时 , 还创造了许多管理垃圾站的办法 。 西四区许多居委会采用“按站定户、专人负责”或按门牌轮流保管公用垃圾筐的办法 。 西单区有很多居委会实行了按时摇铃或吹哨拿出垃圾箱的办法 。 西单区北闹市口居民朱玉山当年已经70多岁了 , 他对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很热心 。 从开展这项工作以来 , 他每天晚上都在人们抬出垃圾箱的时候逐箱查看 , 发现谁家没有分清 , 就去向人家讲解 。



90岁《江姐》作曲家姜春阳写了首垃圾分类儿歌!︱北京当年垃圾有八座景山那么多!
文章图片


很多北京人还有这样的印象:虽然大街小巷都设立了垃圾桶和倾倒处 , 可是垃圾桶“敞着盖 , 冒着尖 , 地上一大摊” , 那个时候 , 处理这些散乱的垃圾成了环卫部门的一块“心病” , 即便每天花费很大力气清理后 , 呛人的异味和无法洗刷的污迹同样使人产生不快的情绪 。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倾倒散乱、垃圾源头暴露成为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