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史|周世宗柴荣为什么是五代十国第一雄主?从生平所做所为就能看出


五代最后一代的后周太祖郭威 , 原本是后汉的大将 , 后汉末帝刘承佑发动乾祐之变 , 铲除了杨邠、史弘肇等顾命大臣 。 而当时的郭威和杨邠是一伙的 , 虽然人在外 , 可家眷都在汴梁当人质 。 此次事件当中 , 郭威的儿子 , 以及柴荣的儿子全部被杀 , 郭威被逼无奈之下 , 起兵反抗刘承佑 , 最终推翻后汉 , 建立了后周 , 成为了后周开国皇帝 。

小南史|周世宗柴荣为什么是五代十国第一雄主?从生平所做所为就能看出
本文插图

郭威当了四年皇帝之后 , 撒手而去 , 虽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 , 也曾立志统一天下 , 但毕竟时间太短 , 还没来得及让后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所以对郭威的养子柴荣来讲 , 继承而来的后周其实还是一个烂摊子 , 为此 , 周世宗柴荣在周太祖郭威的“益国利民”的思想基础上 , 提出了“安国利人”的主张 , 在政治、军事、经济、刑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 , 只是可惜大业未成而中道崩殂 。 政治方面
第一、求谏纳贤 , 广开言路 。
柴荣即位以后 , 便接连下诏求谏 , 他恳切地要求臣僚们“苟或闻联躬之过失,睹时政之减否,无惜敷陈,以补寡昧苦口良药、忠言逆耳,裨益兹多,翅泞为切 。 ” 。
只要对政事有所补益 , 都可写表章送上 , 如要面谈 , 也可请求随时引见 , 以此达到下情上达 。 显德二年三月 , 又下诏鼓励群臣直谏 , 周世宗诚恳地说“善操理者 , 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 , 不能无过失 。 虽尧舜禹汤之上圣 , 文武成康之至明 , 尚犹思逆耳之言 , 求苦口之药 , 何况后之人不逮哉联承先帝之灵 , 居至尊位 , 涉道犹浅 , 经事未深 , 常惧昏蒙 , 不克负荷 。 ……至于刑政取舍之间 , 国家措置之事 , 岂能尽是” 。

小南史|周世宗柴荣为什么是五代十国第一雄主?从生平所做所为就能看出
本文插图

为了扭转“天下之邑,率皆不治”的弊病 , 柴荣规定了官吏考核的标准“考陈力之轻重 , 较言事之减否 , 奉公切直者 , 当议甄升临事蓄缩者 , 须期抑退 。 ”
同时 , 柴荣要求群臣献治国策 , 于是 , 他命翰林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 , 各撰一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以进 。
通过求谏和进谏的渠道 , 柴荣搜罗了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 。 凡是“怀才抱器 , 出众超群”的 , 或者“养素于衡门 , 屈迹于末位”的人 , 都加以任用 , 给予官号和傣禄” 。 如文臣中有范质、王溥、魏仁浦、王朴等,武将中有曹英、向训、药元福、曹翰、曹彬等 , 虽然后来绝大部分都成了北宋的“功臣” 。
特别是对出身于刀笔吏的枢密使魏仁浦 , 他不顾别人的反对 , 提升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 。 并批评反对者说“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 。 后来 , 北宋宰相张昭在对宋太祖赵匡胤言事时 , 称赞周世宗“好拔奇取俊,有自布衣上书,下位言事者,多不次进用” , 这样 , 为治理好国家造就了最基本的条件 。
第二、亲理政事 , 用人不疑 。
柴荣大权独揽 , 但不刚腹自用 , 在要求群臣极言得失的基础上 , 任用李谷、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执掌朝政 , 使政权稳定 。 他要求自己尽量做到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 。 柴荣还整顿了科举制度 , 特开制科以搜罗人才 , 为了解决唐中叶以来藩镇跋息的严重问题 , 下令罢功臣、国戚为藩镇 , 使皇权加强 。
第三、整顿机构 , 加强吏治 。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整顿各级行政机构和地方里甲制度 , 重视对地方官吏的任选 。 他认为节度使的幕僚宾佐和县令录事等官 , 都是直接管理民事的 , 应该“历试求人,委之共理” 。
显德五年十二月 , 就两京五府少尹、司录、参军、前各置两员 , 今后只置一员六曹判司内 , 只置户曹、法曹各一员 , 其余曹官及诸州观察使、两蕃判官 , 并宜省废 。 并且 , 柴荣还裁减了宫中冗员 , 停办了各级政府不急的事务 , 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 , 宫中也摒弃珍宝珠玩 。 当宣徽院进呈御食物料之数时 , 他批道“朕之常膳 , 所用物料 , 今后减半 , 余人所食即须仍旧” , 这表明柴荣确实留心政事 , 注意节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