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历史|宋朝“以孝治天下”:维护安定的社会局面,稳固统治阶级的权利( 二 )



皮皮小历史|宋朝“以孝治天下”:维护安定的社会局面,稳固统治阶级的权利
本文插图

宋太宗开宝九年 , 太宗将没有才能的进士罢官 , 同时弹劾了那些选人不规范 , 没有选到合适人才的考官 。
因此 , 宋代官员的考核选举和任命对孝悌和才华是同等看重的 , 其次 , 宋代专门制定了法律来惩戒不孝顺父母的人 , 也对那些将孝道与自己的生活做到言行一致的人进行嘉奖 。
《宋刑统》其中的第一条 , 明文规定了“不孝”的含义:"闻父母丧 , 匿不举哀 。 诈称父母死 , 是为不孝 。 "
如果有父母尚在人世 , 撒谎说父母已死的;父母已经去世但秘不发丧的 , 这些行为都称之为不孝 , 如果父母在世的时候 , 子女有不孝顺父母的行为 , 被发现了就要接受刑罚 。
比如《宋刑统》中就曾记载:如果诬陷父母的话 , 就要处以绞刑 。
总而言之 , 一句不恰当的话可能就会让当时不孝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 而父母离世后 , 根据儒家传统思想:"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 可谓孝矣 。 "
但是父母离世三年内 , 如果有不哀悼挂念逝世父母的人 , 要被流放三千里 , 如果在父母去世后哀期内作乐的话 , 就要被当众杖责一百 , 刑罚之重也足以要了一个人的性命 。
正是因为宋朝统治者对不孝行为的严厉惩罚 , 才让宋朝人都对父母孝顺至上 , 不敢不孝 。
最后 , 宋代的统治者明白 , 如果想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 彻底的杜绝不孝的行为的发生 , 必然要采取教育的方式 。
从思想上 , 利用"程朱理学"学说来教导百姓 , 使其形成对孝的统一认识和理解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这样的理念始终贯彻在教育中 , 在家庭的教育中 , 更是如此 。

皮皮小历史|宋朝“以孝治天下”:维护安定的社会局面,稳固统治阶级的权利
本文插图

宋代的家训十分丰富 , 以《家范》和《居家杂仪》为例 , 前者系统的讲解了孝的内在含义和伦理意义;后者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出发 , 强调了子女对待父母要一切遵守礼法来办事 。
总而言之 , 孝道成为整个宋朝推行的首要法则 。 因为"程朱理学"将"君为臣纲"放在了三纲五常之首 , 宋代孝文化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忠重于孝" 。
自古以来"忠孝难两全" , 但是出于伦理有常的原则 , 在忠和孝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 , 要将忠放在孝之前 。 这也是宋代朝廷统治的根基所在 。 "以孝治天下"成为宋朝维护了统治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古代社会 , 孝道更是被提倡与传承 , 自孔孟之道的出现 , 儒家学派成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首选 , 孝作为儒家学说中的核心 , 自然也就为世人所认可 , 并推崇 。
众所周知 , 提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一定会联想到孝道 ,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的孝道 , 是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 。

皮皮小历史|宋朝“以孝治天下”:维护安定的社会局面,稳固统治阶级的权利
本文插图

宋代人的孝文化 , 可以说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阶级 , 所有层面的人 , 不论是从统治阶级 , 还是市井百姓 , 整个宋朝盛行的都是对孝的重视和推崇 。
经济上 , 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 推动了俗文化的发展;文化上 , 文人地位的提高 , 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 同时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举的文化繁荣局面 。
也正是因为宋代的社会文化环境 , 孝的传播和发展是"随风潜入夜"的 。 在政治上 , 宋朝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 , 明确选官用官制度 , 从个人的孝悌为基础出发 , 同时也重视文官的培养 。
宋朝的孝文化取得的效果则是无声无息、悄悄深入人心的的 , 从皇帝的亲力亲为 , 到后来一系列选官、律法制度的完善 , 构建了宋代"以孝治国"的基本政策 。
宋朝是古代传统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 其孝文化的卓越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 , 在思想上"程朱理学"的发展 , 让人们从内心树立尊老爱亲的思想 , 三纲五常更是明确了忠孝的选择 。 其次 , 政治上"科举重孝"以及"忠孝并举"使得宋代的官员队伍不论是才能还是个人品行都没有问题 。 第三 , 法律对道德的约束 , 明确孝的标准 , 实行具体的惩处 , 都保障了孝的地位 。 最后 , 通过教育的教化功能 , 孝文化在整个宋朝形成了由内而外的社会风气 , 历久弥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