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不在水波不兴|唐朝的科举内容有什么


科举制 , 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 创始于隋 , 形成于唐 , 完备于宋 , 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 , 1901 , 科举考试正式废止 , 历经1300余年 。
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 , 不为人重视 。 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 , 秀才一科 , 在唐初要求很高 , 后来渐废 。 所以 , 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

风不在水波不兴|唐朝的科举内容有什么
本文插图

明经、进士两科 , 最初都只是试策 , 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 , 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 , 明经重帖经、墨义 。
所谓帖经 , 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 , 将左右两边蒙上 , 中间只开一行 , 再用纸帖盖三字 , 令试者填充 。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 帖经与墨义 , 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 , 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 。 进士科得第很难 , 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 , 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

风不在水波不兴|唐朝的科举内容有什么
本文插图

制举也称为制科 。 制举是由皇帝颁布举行的 , 目的就是为了选拔有杰出才能的人 , 考试地点一般在皇宫内 , 有时也设在皇帝巡幸之处 。
制举考试最初为口试 , 后改为笔试 , 一般情况下皇帝会亲临现场 。 制举是皇帝位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 。 制举的科目繁多 , 主要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学宏辞等科 。 制举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最为兴盛 , 后来逐渐衰落 。

风不在水波不兴|唐朝的科举内容有什么
本文插图

制举是为了选拔有杰出才能的人 , 所以重在考察应试者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 唐代制举及第者多有杰出的政治才能 。 制举及第后的待遇也要比贡举高 。 制举及第且成绩优秀者当即授予官职 。
贡举 , 又称常科 。 一是由州县举送的贡生 。 乡贡是考生自己到所在州县报名 , 通过州县举行的考试后 , 再由州县举荐到礼部 , 参加贡举的考试 。 另一类是学馆生徒 , 他们经学校考试后 , 成绩优异者被选送参加礼部考试 。

风不在水波不兴|唐朝的科举内容有什么
本文插图

唐代科举考试中 , 明经考试主要考察应试者熟读、北宋儒家经典原文及注释的能力 , 而进士科考诗赋 , 重视应试者的文学才华 。 在唐代科举史上 , 明经科的地位不断下降 , 而进士科的地位不断上升 。
【风不在水波不兴|唐朝的科举内容有什么】唐初进士科考试只试策 , 一定程度上而言 , 进士科杂文用诗赋 , 对唐诗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唐代进士科一直到了唐文宗太和七年才停止了诗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