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仍未走出女性刻板印象,“破浪”的姐姐( 二 )
昔日“柳叶眉 , 杏核眼 , 樱桃小口一点点”的审美标准转变为如今对身材苗条、面庞瘦削、充满胶原蛋白的一味追求 , 一个个看似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终究尚未逃离被框定和设计的枷锁 , 成了千人一面的连连看 , 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自欺欺人 。
不仅是“姐姐”们 , 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同样苦“少女感”久矣 。
姐姐“出马” 碰撞文化工业偶像流水线
横空出世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掀起热度 , 正是因其让人看到了抓住痛点的曙光 。 节目意欲打破中年女艺人不再能占领“C位”的窠臼 , 不按套路出牌将一众出道成名多年、拥有众多自带粉丝、流量和话题度的女艺人齐聚一堂 。 她们个性迥异、早已深入人心的“前台”人设让观众看到了节目差异化效果的可能 , 也嗅到了摆脱文化工业流水线塑造标准化偶像的气息 。
例如宁静、张萌、张雨绮等人 , 本就因为自身性格特点积累了大量话题 , 目前流出的关于“姐姐”们拒绝收手机、穿制服等录制爆料 , 更让人们对她们的敢说敢做、特立独行摩拳擦掌 。 正如有网友所说 , “我们是怀念这种性格不同的个体三观直接碰撞的真实感” , 相比众多选秀节目在人设与爆点的排列组合中乐此不疲 , 由“姐姐”们“秀”出女性的真实、鲜活、独立、强大 , 似乎再合适不过 。
《创造营2020》有这样一句口号:“敢 , 我有万丈光芒 。 ”将成长蜕变与实现梦想同勇敢相连接 , 构筑起“因为勇敢 , 所以发光”的闭环 。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slogan同样很刚、有王者气、不服输:“去征服 , 所有不服;去会见 , 所有偏见;去拒签 , 所有标签 。 ”节目为30+女艺人和女团选秀分别加上了“潜心追梦”与“青春为王”的注释 , 打造“逆龄女团”的反差与张力之下女性不畏年龄、不惧挑战的价值观 , 引导女性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 , 实现自身认同诉求的投射和共鸣 。
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故事总被忽略
那么 , 问题来了 。 同样要“敢” , 会否收获同样的“万丈光芒”?
不难发现 , 在传统选秀节目里 , 少男少女们的勇敢在于告别胆怯、克服恐惧、超越自我 。 而站上选秀舞台的中年“姐姐”们 , 她们的勇敢 , 或者说是人们期待的她们的勇敢 , 是要能够摆脱年龄瓶颈、突破世俗偏见、为大众重新定义最美年华 。 可以说 , 在这个层面上 , 前者的“敢”是向前一步 , 汇入广阔天地 , 后者的“敢”则是另辟蹊径 , 于罅隙中开出花来 。
但“养成”爱豆中那份老母亲般的心理 , 在后者那里却几乎消失不见 。 尽管节目立意是展现中生代独立女性的光彩 , 但从目前流出的各种消息看 , 在这场仪式狂欢中 , 更能让大众获得快感的是迎合人们渴望吃瓜、看大戏的心态 。 相比关注唱跳实力、神仙打架 , 网友们更愿意将《乘风破浪的姐姐》想象成一场“兴风作浪”的宫斗大戏 , “撕”成为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出现最多的词语 。
这仍没走出国产影视作品长期以来塑造的女性刻板印象的怪圈 。 要么是“玛丽苏”式的乖乖女 , 一切依靠男性 , 要么就是强势女性必然要争要斗 , 一再割裂 。 对女性群像的刻画限制在“三个女人一台戏”里 , 要的不是个体散发出的光芒 , 而是唇枪舌剑的擦枪走火;不是性格观念间的碰撞 , 而是女性间的撕扯;不是强强较量 , 而是明争暗斗 。 可以说 , 中年女艺人的事业困境与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单一维度 , 都共同指向对女性魅力、能力、实力的狭隘想象 。 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故事总被忽略 , 丰满立体的女性角色存在断裂 , 观众被拽入审美圈套的同时 , 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将陷阱越掘越深的帮凶 。
女性独立不是要拒绝男人拒绝爱 而是自在自律
《乘风破浪的姐姐》未播先火 , 让人联想到也曾一度冲上热搜榜首的、由网友开脑洞构思的电视剧《淑女的品格》 。 这部最终“画饼成功”的虚拟剧集之所以备受关注 , 正是呼应了不少人对真正摆脱狗血爱情、家长里短 , 讲述中年女性自在、自律、精致、独立生活的剧集的期待 。
推荐阅读
- 北京商报|最高募资244.9亿港元 网易二次上市读秒
- 黑人|美国警方又枪杀黑人,还没开执法记录仪
- 中国|俄媒:中国对美博弈可能“不战而胜”
- 每日经济新闻|北京市拟规定:诋毁、污蔑中医药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 科创板|新京报《科创北京》获中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优秀作品奖
- 中国 俄媒:中国对美博弈可能“不战而胜”
- 猎奇特|飞机上别睡了,每50名乘客就有1人机上遇真爱
- 垃圾分类民生“关键小事”就是政府“头等大事”——北京垃圾分类满月观察
- 全域全年禁猎全域全年禁猎、强化栖息地保护、严控人工繁育——解析北京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三大亮点
- 「宝马」上千只蜜蜂在宝马车上筑巢 雷佳音要争女团出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