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再无“赌王”的澳门
对于某一个美好年代的怀旧 , 也许那个年代当时并不那么美好 , 只不过因为它终结了 , 经过后人回想难免将它变得更加浪漫 。又由于它已不可避免地终结 , 再也不能回头 , 所以回想的时候 , 这种感伤的情绪必然会产生一种很特殊的、凄美的、繁华已逝的情调 。我常常带着这种情调去看今日的澳门 , 也看我们所处的时代 。澳门人如何看待何鸿燊?何鸿燊先生以98岁的高寿于5月26日离世 。 关于这位传奇人物 , 这几天你应该已经看过不少关于他的故事了 , 我就不再虚耗时间赘述 , 我们只来谈谈他的称号——“赌王” 。“赌王”这个头衔其实很有意思 , 何鸿燊先生德高望重 , 但又被称为“赌王” ,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矛盾?因为在我们一般人心目中 , 赌博这种行业 , 即使合法 , 始终还是会给人一种“偏门”之感 。 那么 , 这样一种感觉 , 这样一种形象 , 在澳门人的眼中又是什么样的?有一位澳门评论家叫做李展鹏 , 如果你对他有所耳闻 , 可能也听过他之前写过一本书叫做《隐形澳门》 , 就从澳门长期不被看见的一种“隐形状态”书写了自己的家乡 。 最近他正好写了一篇文章 , 也是从澳门人的角度来看待何鸿燊 。在他的这篇文章里就提到 , 澳门人对于何鸿燊成为一张澳门的面孔 , 他们的感受是有些复杂的 。今天我们但凡提及澳门 , 往往会很自然地和“赌城”联系起来 。 澳门以前被称作“东方蒙特卡洛” , 现在也早已超越拉斯维加斯 , 成为全世界投注金额最大的一座赌城 。而何鸿燊就是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 但正是这一点 , 却让澳门人多少有些尴尬 。李展鹏在文章里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对比 , 就是香港的李嘉诚 。 同为富商巨贾 , 何鸿燊和李嘉诚的社会形象就全然不同 。李嘉诚也经常被视为香港的一张名片 , 他几乎代表了香港人都曾经拥有过的创业梦 , 那是一个“白手起家 , 发家致富”的传奇故事 。 他个人的形象也被塑造为香港神话、杰出华人代表 。 所以香港人有时候会教育自己的孩子 , 要“好好读书 , 长大成为李嘉诚” 。可是澳门人会不会教育孩子要“好好努力 , 长大成为何鸿燊”呢?好像不会 。这主要因为 , 一方面何鸿燊是学不来的 , 澳门的赌业市场以前长期是独家经营 , 即便后来市场开放引进来的也多是财鸿势大的外资;另一方面 , 教育一个孩子从小的志向是长大开赌场 , 好像也不太符合常理 。当然我们无法否认 , 正是因为赌博业 , 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周边旅游业及服务业 , 才使得澳门享有今日的繁华 。历史上的澳门 , 曾经串联起中国与整个世界贸易体系但是客观来说 , 澳门现在即便经济发达 , 过去十几年来 , 基尼系数也很低(也就是它的贫富差距被缩窄了许多) , 社会相对稳定 , 经济发展也不错 , 但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 , 它在经济结构上非常单一 , 严重地向赌博业以及由赌博业发展出来的其他周边产业倾斜 。在前一段疫情期间你就可以看到 , 一旦有这样的灾难来袭 , 澳门整个经济就会彻底中断 , 一切停滞下来 。不过澳门当然并不只有赌博业 , 我们知道 , 澳门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大的作用 。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 , 澳门曾是中国最主要的一个国际港口 , 当时葡萄牙人在此经营 , 澳门就联系起了葡萄牙当时几个重要的贸易据点 , 比如澳门与日本长崎之间的贸易路线 。这条路线非常重要 , 直接打通了中日贸易 , 把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卖到日本 , 再从日本运回来当时日本江户银山的白银 。 这样的利润对于葡萄牙人来说非常可观 , 而且还把日本人需要的中国商品通过澳门运过去了 , 也把中国需要的白银给带回来了 。我们知道明朝的时候 , 中国奉行银本位的货币制度 。 就像我曾经在《一千零一夜》节目里介绍《白银资本》这本书的时候所说 , 当时的中国非常依赖白银 。可是中国自产的白银早在明朝时就已不敷应用 , 原有的银矿也基本被挖得所剩无几 。 如果当时的经济依然仅靠我们自己的白银 , 根本无法扩张 。
推荐阅读
- “续命”不只赌王,他一生换了6次心脏
- 西班牙再无斗牛?
- 一个赌王,一个巨匠,同天仙逝,境遇天壤
- 赌王版图如此之大,博彩经验值得推广吗
- 赌王的财富版图,弘扬博彩业值得吗?
- 豪门家产的厮杀到底有多残酷?
- 贾冀豫~赌王四个老婆十七个子女讽刺了谁?
- 赌王悼文里的争产密码
- 澳门“赌王”仙逝,4房姨太17个孩子遗产何去何从
- 比“精神资本家”更恶心的,是“精神赌王”